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如何成功“拆弹”高位颈髓肿瘤,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攻克高位颈髓肿瘤

65岁的周先生因颈椎不适到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就诊,被查出颈髓肿瘤。高位颈髓肿瘤风险极大,如同人体“生命线路板”上的“定时炸弹”。周先生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和麻醉风险极大,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各学科专家详细分析了手术中的风险点并给出专业建议,经过多次讨论形成完善手术方案。手术分两个阶段,骨科团队先进行减压固定,神经外科团队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切除肿瘤。术后周先生恢复良好,此次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多学科合作攻克复杂病症上取得重要突破,同时也介绍了医院在神经外科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

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如何成功“拆弹”高位颈髓肿瘤,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攻克高位颈髓肿瘤

在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伤口恢复得不错,颈托还是要再带一段时间,目前看下来,手术很成功。”不久前,医院骨科负责人王明飞通过视频电话,对患者周先生的康复事宜进行叮嘱。

一个多月之前,65岁的周先生感觉颈椎很不舒服,于是来到普陀人民医院的骨科看病。周先生表示:“之前脖子疼,活动起来也不方便,而且偶尔双手会有放射性的疼痛和麻木感,一直都是采用吃药、理疗这些保守治疗方法。但是在来医院看病之前,疼痛突然加重了,手部麻木得更厉害,而且还没力气了。”接诊的医生马上安排周先生做颈椎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周先生的颈2 - 3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有占位情况,肿瘤占据的椎管容积超过了三分之二,颈髓被压迫得很严重。就这样,周先生被立刻收治入院。

高位颈髓肿瘤可不是小事,它就像在人体“生命线路板”上安装的“定时炸弹”。颈髓是人体脊髓的一部分,位于颈椎椎管内,就像线路板的核心区域一样,这里传输着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信号。而颈髓肿瘤就如同被安放在这个核心区域的“定时炸弹”,它不断地干扰、破坏线路的正常运行,肆意地侵蚀周边的神经线路,一旦“爆炸”,整个人体这个“系统”就可能陷入如同死机一般的危险境地。

周先生入院后,做了一系列精细的检查。王明飞发现,周先生的肿瘤在颈部椎管的第2节和第3节之间,这个位置比较高,而且脊髓压迫情况很严重。此外,周先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做过冠脉支架手术,现在还在口服抗凝药物,这就使得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变得极大。于是,医院马上组织了骨科、神经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血液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开展MDT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手术方案。

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如何成功“拆弹”高位颈髓肿瘤,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攻克高位颈髓肿瘤

关于这个手术方案的讨论过程也是十分严谨的。

王明飞说道:“脊柱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通过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的,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小,预后也比较好。但是周先生的这个肿瘤在颈椎2 - 3节段,这个节段的解剖结构很复杂,神经血管又很密集,所以手术风险非常大。”他还详细列举了手术中的风险点,上颈椎靠近呼吸中枢所在的延髓,如果在手术中这个部位受到损伤,患者就会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衰竭的情况;椎动脉的走形变异比较大,手术中要是损伤了椎动脉,就会导致患者大出血或者脑梗死。

神经外科副主任王明磊也提出了专业的建议:“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得脊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也不排除是神经源性肿瘤。在手术前,我们需要完善肌电图,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神经监测。因为肿瘤比较大,所以在手术中需要在显微镜下对瘤内进行充分减压,然后再离断肿瘤基底,分离肿瘤和脊髓的粘连,确保能够在肿瘤原位进行切除,并且减少对颈髓的干扰。”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明亮针对周先生的基础疾病以及抗凝血用药情况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在手术前一周需要停药,我们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并且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这样才能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麻醉科主任陈志峰也直言:“经过我们麻醉科的研判,建议在手术麻醉之后,患者需要鼻插管,在术后清醒之后还要带管一段时间,并且要进入ICU监护,等到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拔管。”

经过多学科联合团队多次充分的讨论,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方案。周先生入院一周之后,就被推进了手术室。这场手术一共进行了五个多小时。上半场是由骨科团队为周先生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王明飞形象地比喻说:“在手术中,我们要把患者颈椎2 - 3节后方的椎板棘突骨质全部切除,这样才能让脊髓和肿瘤显露出来,但是同时还要保留颈1后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尽可能保护头颈的活动功能,这就好比房子拆掉了一面墙,需要进行固定。”在C臂机透视的帮助下,骨科团队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完成了减压固定,还确保了椎动脉的安全。

如果把骨科团队的工作比作是在做“微雕”的话,那么接下来上场的神经外科团队的工作就像是在“微雕”上“绣花”。在显微镜下10 - 40倍放大的视野里,主刀的王明磊看着脊髓表面的血管网络和发出的神经纤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显微剪尖端以0.1毫米的精度移动,手腕以近乎静止的幅度旋转,在不影响颈髓的情况下,一边用电灼止血,一边小块切除肿瘤。王明磊还说:“我们还用到了超声吸引器(CUSA),通过将肿瘤超声破碎然后吸除的方式,让切除过程更加方便。”就这样,历时三个小时,当最后一点肿瘤残根被带出,硬脊膜被精细缝合,肌肉层逐层对合,这场在方寸之间进行的“拆弹”大战,最终以毫米级的胜利而告终。

术后,周先生复查颈椎增强MRI、CT,结果显示:肿瘤被完全切除,脊髓压迫也完全解除了,内固定螺钉的位置也很好。他的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脊膜瘤,预后良好。医院的骨科医护团队和康复团队一起对周先生进行了围手术期的同步康复治疗,周先生恢复得很快,戴着颈托就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

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如何成功“拆弹”高位颈髓肿瘤,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攻克高位颈髓肿瘤

从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对比图就可以看出手术的成功。此次多学科联合成功开展高位颈髓肿瘤切除手术,这标志着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在多学科合作攻克复杂病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实际上,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早在2000年5月就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开展颅脑脊髓各类肿瘤、出血、创伤手术、脑脊髓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等手术和综合治疗,在普陀区内率先开展神经导航手术、内镜手术、术中唤醒手术、DBS手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的过程中,医院还将积极攻关疑难疾病诊治,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慢性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推进上海市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学、康复医学科)建设,提升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务模式,从而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通过周先生在普陀人民医院的就医经历,重点阐述了多学科联合成功切除高位颈髓肿瘤的过程,包括术前的风险评估、会诊讨论,术中的精细操作以及术后的良好恢复,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攻克复杂病症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了医院在医疗技术发展方面的成果和未来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02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5日 04:53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