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的履职事迹。周琳在医疗卫生行业扎根30多年,在不同的职业身份转换中始终坚守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她在2024年两会期间提交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的建议并得到积极回复。过去一年她深入多地调研基层健康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方案,她带领医院构建帮扶新模式,推进多种帮扶项目、活动,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面对国家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等举措,她表示将继续扎根基层,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贡献力量。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在医疗卫生行业已经深耕30余年之久。她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从人民中来,就要为人民发声”。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从医院到公卫,再从公卫到医院的身份转换,然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信念从未改变,这就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她前行的道路,她也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人大代表这一身份,意味着要怀着赤诚之心去倾听民众的声音,把大家的建议凝聚起来,更重要的是,要用坚定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责任。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周琳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围绕“基层、基础、基本”这一核心内容,提交了“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的建议”。这份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回复,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指导和督促各地扎实推进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这一积极回应,无疑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回顾过去的一年,周琳的足迹遍布揭阳、茂名、韶关等粤东粤西粤北的7个地市。她围绕着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工作、推进公共卫生防治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她聚焦于典型案例,就像“解剖麻雀”一样,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这种调研方式让她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和痛点所在,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适宜的方案。
周琳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坚决按照省委的具体部署来开展工作。她身先士卒,带领医院积极构建一体化帮扶新模式,这个新模式以“三下沉”“三提升”为主要特点。所谓“三下沉”,就是要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百姓身边,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下沉到基层医务工作者身边,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其医疗服务水平。而“三下沉”的同时伴随着“三提升”,即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医疗资源、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突出“医防融合、健教促进、技管双扶”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一体化下乡“送健康”活动,比如惠民义诊、科普讲座、带教交流、技术推广、设备支持、基金帮扶等。这些活动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基层群众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田。
与此同时,医院还大力推进探索新型帮扶协作机制。例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后在河源连平、茂名电白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医疗帮扶项目,这种项目的建立,使得医疗帮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省级到村级层层贯通,让基层医疗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另外,医院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与“粤智助”政务机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为基层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还有,持续开展的“助力百千万,健康乡村行”系列活动,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健康中国的“愿景图”一步步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景图”。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紧接着,2025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在全国组织实施8件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这些项目旨在用心用情为民众做好健康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于卫生健康工作来说,就像是加油、鼓劲的号角,对于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又像是保温、供热的暖炉。周琳表示:“这也是我内心所牵挂的、情感所寄托的地方,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下定决心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奉献自己的心血。我将继续扎根基层、融入基层、服务基层,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心声的传递者,积极建言献策,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共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周琳作为人大代表在医疗卫生领域积极履行职责。她长期扎根行业,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并得到回应,在基层医疗工作中积极探索帮扶模式、开展多种活动助力资源下沉,面对国家新的医疗卫生举措,她决心继续扎根基层,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