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2025年2月19日发布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C1,这款芯片首次搭载于iPhone 16e,其研发耗时六年且耗资巨大,有着优秀的能效表现。文章还阐述了C1的推出在市场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包括高通市场份额可能下滑,苹果的双轨策略,安卓厂商的反击,用户对苹果自研基带策略的争议,以及苹果在其他产品如MacBook上应用自研基带的计划,这是苹果为掌握技术主权进行的一场豪赌。
2025年2月19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其首款自研的5G基带芯片,名为“C1”。到了2月23日,这一消息已经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款C1芯片被首次应用在入门机型iPhone 16e之中。要知道,这一芯片的研发历程可不简单,整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而且投入的资金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之多。
从工艺上来说,C1芯片采用的是台积电4nm(基带)+7nm(收发器)混合工艺。这样的工艺打造出的芯片,被苹果公司高度赞誉,称其为“iPhone史上最高能效调制解调器”。从实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成果,iPhone 16e在5G网络环境下进行视频播放时,其续航时长能够达到26小时。这一数据成功刷新了同尺寸iPhone的续航纪录,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C1芯片的推出就像是在平静的市场湖水中投入了一颗巨石,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高通公司在其财报中作出了预估,从2026年开始,他们在手机基带市场中的份额将会下滑20%。这一预估无疑暗示了苹果自研芯片给高通带来的巨大威胁。而苹果方面则采用了一种“双轨策略”。在即将推出的iPhone 17系列中,只有超薄款的iPhone 17 Air会沿用C1基带芯片,而Pro机型仍然要依赖高通基带芯片,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毫米波方面的需求。直到C2芯片成熟之后,高端机型才有可能全面转向使用自研的基带芯片。
在苹果积极推进自研基带芯片的同时,安卓厂商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进行反击。像三星Galaxy A55 5G、谷歌Pixel 8A等中端机型正在不断强化自身的5G性能。如果苹果基带芯片的迭代速度不能达到预期的话,那么苹果的“入门机型试水”策略很可能会面临来自中端市场的挤压,这种挤压将会给苹果的市场布局带来不小的挑战。
对于苹果所推行的自研基带策略,用户群体之中也存在着不少争议。虽然C1芯片在能效方面的表现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是还是有部分消费者对苹果在高端市场上的技术处理表示质疑。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花费999美元购买iPhone 17 Pro的用户却只能使用高通基带芯片,这种情况感觉就像是苹果在“自我打脸”。不过,泄密者@TechReve则作出了预测,他认为C2芯片将会解决这一尴尬的局面,到2026年的时候,iPhone 18 Pro将会成为首款全部使用自研基带芯片的真正旗舰机型。
苹果的野心可不仅仅局限于iPhone这一产品。根据供应链传来的消息,搭载自研基带芯片的蜂窝版MacBook已经处于测试阶段了,预计将会在2026年之后上市。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话,那么苹果将会成为首个在笔记本电脑中大规模应用自研5G芯片的品牌,这将进一步构建苹果的“全生态芯片帝国”。
可以这么说,苹果的这一行为就像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豪赌。从C1芯片的谨慎试水,再到C3芯片的性能野心,苹果正以每年一代的速度推进基带芯片的革命。虽然在初期的产品中存在着一些妥协之处,但是苹果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彻底摆脱高通的束缚,从而掌握核心通信技术的话语权。古尔曼曾经断言,如果C3芯片能够如期实现目标,那么2027年将会成为苹果在5G时代的“A4芯片时刻”。这场豪赌最终能否成功,将会决定苹果是否能够在下一个十年继续延续其在硬件方面的霸权地位。
本文总结了苹果发布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C1的情况,包括C1的研发投入、工艺、性能表现以及对iPhone续航的提升。同时讲述了C1发布后在市场上引起的连锁反应,如高通市场份额可能的下滑、苹果的双轨策略、安卓厂商的反击等。还提到了用户对苹果自研基带策略的争议,以及苹果在其他产品如MacBook上应用自研基带的计划,强调这是苹果为掌握技术主权进行的一场豪赌,其结果将影响苹果未来的硬件霸权。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