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禁止使用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这一事件展开,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包括回顾中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材料质量、施工条件、监管难度等,还会对建筑保温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上周,小编发布的《上海:禁止使用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一文引发了热烈讨论。上海发布的禁用建材目录(第五批)中,外墙外保温几乎全被禁用,这究竟是为何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历程,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前言
中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相比国外稍显滞后。
二、起源
外墙外保温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瑞典和德国,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以及在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时间的考验,事实证明,采用这种保温系统的建筑,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装饰效果,还是居住的舒适度,都表明这是一项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节能新技术。如今,外墙外保温建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已然成为主流的建筑节能技术。
三、发展情况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1986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995年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要求从1996年7月1日起实现节能50%的目标。
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
2002年以来,建设部相继颁布实施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02J121 - 1(2002 - 9 - 1)。
2003年10月1日,国家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4年,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
2005年3月1日,《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 144颁布;同年,青海、江苏、福建、武汉、长沙等省市政府的建筑节能标准政策也陆续出台,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节能建筑项目试点工程”。
2005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正式实施。
2006年1月1日,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200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8%的增长目标和4%的节能目标,这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
我国的墙体保温技术有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三种形式。外墙外保温技术因其热工性能好、保温效果佳、能保护主体结构、基本消除热桥等诸多优点,成为市场的主流。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建筑节能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墙保温行业必然会蓬勃发展。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外墙外保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国内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基础研究匮乏,外墙保温材料的相关技术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初,中国人只能按照国外的配方生产,后来学会了山寨国外的先进技术,导致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品牌也逐渐“国产化”,这使得市场上保温材料的质量令人担忧。
四、遇到瓶颈
2009年央视新址大楼发生大火,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作为助燃的“帮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南京中环国际广场、哈尔滨经纬360度双子星大厦、济南奥体中心、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也相继发生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密切相关的火灾,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成为众矢之的,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大火无情,在生命的沉重代价下,墙体保温材料不得不面对其发展史上最严格的安全考验。如何消除外墙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是否要进一步提高保温材料和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等级,成为建筑业专家和学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政府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2009年9月25日,为有效防止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引发的火灾事故,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了《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端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这一规定是政府为引导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行业健康发展,在消防安全方面开出的第一剂“药方”。然而,“药方”开出后,病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多处复发的趋势。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和防火安全从“行业之争”正式上升为政府必须加强干预的“政策重点”。
2011年3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消〔2011〕65号文件(以下简称65号文),对容易引发防火问题的外墙保温材料选用进行临时管制,规定在新标准发布前,从严执行46号文的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必须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非A级保温材料不得上墙。
65号文被称为“史上最严消防令”。
但是,“史上最严消防令”一出,乱象就平息了吗?答案是并没有!
对65号文这一“史上最严消防令”的解读和执行,全国各地情况各异。各地政府执行的策略有强有弱、有松有紧。以前国家要求B1级难燃材料,很多聚氨酯保温材料能够达到要求。但要求使用A级不燃材料后,由于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施工程序相对繁琐,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建筑无法实现。而且,由于采用B1、B2材料也不合格,有的建设单位干脆采用更次的B3级保温材料以次充好,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当时的外墙保温材料行业特别混乱,65号文推广不利。
五、65号文废止
2012年12月3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关于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350号文),决定取消执行65号文。
65号文发布后,占建筑外保温材料市场80%以上份额的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有机外保温材料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少数能达到A级防火标准的岩棉、玻璃棉、珍珠岩、泡沫混凝土等无机外保温材料行情火爆。
而“65号文”的废止,再次给建筑外保温材料市场带来新的动荡。那些受到限制的B1和B2级保温材料又回归市场,表面上,整个外保温材料的设计施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人类建筑史上发明的建筑保温材料都被用于建筑外墙,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特别是岩棉、酚醛等不燃或难燃材料,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这些材料为什么会被禁用呢?
这是因为外墙保温存在三大“痛点”:①开裂、空鼓、脱落;②保温却不阻燃;③阻燃又不能满足节能建筑保温要求。常见的保温材料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多起事故。
首先看保温砂浆。由于保温砂浆添加了大量无机材料,具有不燃烧的特性,一度填补行业空白,逐渐被市场认可。保温砂浆保温导热系数大,主要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为建筑节能做出了贡献。但保温砂浆自身的技术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保温砂浆需要现场混合搅拌,受工人操作水平、气候环境、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影响,难以监管,容易埋下隐患;其次,保温砂浆脱落、开裂、渗水、空鼓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建筑质量和安全;最后,到2020年,全社会建筑物的总能耗要实现建筑节能75%的总目标,保温砂浆无法实现。针对保温砂浆出现的问题,北京、江苏在国内率先禁止使用保温砂浆,一些地方也紧随其后,要求建筑物禁止、限制或谨慎使用保温砂浆。
再看保温岩棉。岩棉主要成分为无机物,防火效果好。但保温岩棉的生产过程消耗大量生态能源,环境污染问题屡被曝光。一些岩棉生产地多次被国家生态环保部点名,限期整改。为了环保达标,有实力的岩棉企业不断改进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导致保温岩棉的成本大幅提高,价格优势不再明显。除此之外,普通保温岩棉还存在抗拉强度低;在湿热条件下尺寸不稳定,沉降导致空鼓、脱落;岩棉裸板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着连通空气,在热胀冷缩和负风压作用下极易蓬松、鼓胀等缺点。2017年年底,河南开封开始限制使用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2019年,湖南省禁止推广使用岩棉保温材料。
然后是XPS聚苯乙烯挤塑板等有机材料,因在多起火灾中成为“帮凶”,被业内呼吁禁用。
难道市面上没有满足要求的材料吗?当然不是!要想同时解决外墙保温存在的脱落、防火、保温节能三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材料的性能、施工的条件缺一不可。市面上虽然存在能够满足苛刻条件的保温材料,但占比太少,大多数材料的技术和性能难以控制,施工质量缺乏规范。因保温问题导致的保温脱落、保温失效、渗水透水等社会事件不断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小编猜测“一刀切,下猛药”是一种省力的方式,问题太多,弊大于利,禁用政策就出现了。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0年10月13日公布了《上海市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目录(第五批)》,现有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几乎全被禁止,薄抹灰保温系统被彻底禁用!岩棉作为外墙保温材料被彻底禁用!当今流行的硅酸钙板、陶板、薄石材作为饰面材料的一体板(干挂型除外)被彻底禁用!从这个政策中,我们也能看出市场趋势:传统外墙保温系统几乎都会被淘汰。
传统外墙保温系统被淘汰后,我们该何去何从?上海的建筑节能还有哪些墙体保温技术可以应用呢?政府不会无的放矢,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指示,但结合近期发布的文件,小编可以大胆猜测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被禁背后的深意,预测未来市场趋势:
1. 外墙内保温将成为备选
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被禁后,同为保温家族的外墙内保温有了发展机会,不过外墙内保温缺点明显,易开裂、易结露、易发霉、施工难、效果差、占面积、成本高。小编猜测外墙内保温将成为南方温度较高城市的墙体节能技术手段之一。
2. 外墙外保温修缮工程开展
对于已经使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为规范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修缮工程,有效治理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缺陷和损伤,我国2015年批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为行业标准,用以指导我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工程的实施,对房屋的安全、可持续利用和节能环保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4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外墙外保温系统缺陷排查的通知》。这一政策重点关注房屋外墙外保温系统,要求通过排查,消除和避免外墙外保温脱落等安全隐患。这也是一个信号,预计今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维修维保工作将全面开展。
3.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有望出头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是在工厂内预制成型,由保温材料、面板和装饰材料复合而成,集保温装饰为一体,达到工厂预制化、施工装配化的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它具有施工方便、成本低、自重轻、功能多样、节能环保等特点。这是非常少见的由中国企业原创研发、制定标准、并形成完整应用体系和案例,具备向全世界推广条件的外墙节能装饰产品。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将“保温、装饰等功能一体化复合板材”列入鼓励类产品类别。而上海此次禁限目录中对保温装饰复合板的单块面积和单位面积质量进行了限制,在对这类产品今后的使用进行引导的同时,也鼓励行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从产品性能、产品应用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小编猜测,建筑保温装饰一体板将成为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重要手段。
4. 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发展迅猛
将保温和砌块两个行业融为一体,形成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自保温墙体,是未来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之一。自保温墙体主体两侧不附加其他保温措施,墙体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能满足建筑所在地区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限值,具有耐久、防火、耐冲击、施工方便、综合成本低、质量通病少、与建筑物同寿命等特点。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保温技术相比,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在施工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实,自从2013年以来,住建部已经发布了关于自保温技术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比如《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JG/T407 - 2013和《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技术规程》JGJ/T323 - 2014,这表明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已经认可自保温技术,而且各省已经逐渐开始推广该技术。2011年以来,各省住建厅也不断发文推广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如山东省鲁建节科字〔2011〕19号、湖北省鄂建办〔2012〕41号、河北省冀建科〔2014〕3号、河南省豫建〔2014〕26号。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禁限目录的实施,该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虽然目前墙体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还处在研发、推广阶段,生产工艺、施工工艺、检测和验收方法都亟待完善。该系统整体的性能要求、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都需要在今后的使用中进行探索研究,但不失为一个强劲的发展对象。
总结: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禁用并非毫无依据。外保温材料频繁出现掉落、燃烧事件是其被禁用的外部原因;材料质量、施工条件、监管难度等是主要原因;而更完善、更利于监管的新体系的出现则是促进因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禁用是建筑保温行业走出困境的开端,这也体现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低端产品和劣质材料终会被淘汰,不合理的技术体系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的新体系将不断发展进步。相信建筑保温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