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灵瑞迎新——中国美术馆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展览中有各种各样与蛇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春联、剪纸、挂件、美术作品等。在介绍展览内容的同时,也会深入挖掘蛇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观众对展览的感受。
农历蛇年即将来临,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灵瑞迎新——中国美术馆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正在热闹展出。在这里,笔锋游走如龙蛇般的祝福春联、有着灵动姿态的“盘蛇”“蛇衔蛙”剪纸、寓意吉祥的“蛇盘兔”挂件以及以《白蛇传》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琳琅满目。观众们置身其中,欣赏着各式各样的“蛇”元素作品,不禁为蛇这一形象在美术作品中的广泛运用而惊叹,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期许。在展厅中,一幅画面映入眼帘,那是以中国红作为底色的展厅现场,中国红的运用使得整个展厅既显得大气又充满喜庆的氛围。当观众缓缓走进展厅时,会发现傩戏中的“蛇神”脸壳与社火中的“蛇将”脸谱分别矗立在两侧,宛如忠诚的门神一般守护着平安。这两张面具都源自中国传统戏曲,它们的面目生动且威严,还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蛇,作为最古老的动物神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远古先民的敬畏与崇拜,所以它常常出现在各类民间艺术作品之中。在这个展厅里,“盘蛇”“蛇盘兔”“蛇衔蛙”等以蛇为主体的图案,频繁地出现在剪纸、年画、刺绣、玩具等作品之上。吴为山先生说:“蛇的蜕皮代表生命的回旋与飞跃,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与伏羲,就是半人半蛇的形象。‘盘蛇’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寺文化,其旋转态势来自古人观察天体运动的轨迹,是中国传统宇宙观的符号化表达,象征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生生不息。当蛇与代表人丁兴旺的兔组合起来,则寓意世世代代对子孙的爱护和庇佑。”“碧野逢春雨;银蛇舞艳阳。”“岁辞龙尾春及第;山舞蛇姿景醉人。”“龙腾四海雄风劲;蛇舞九州瑞气升。”……展览还邀请了杨力舟、冯远、范迪安等诸多名家撰写楹联,这些楹联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福。看到这些楹联作品,观众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中国书法里常常以蛇为喻,像笔走龙蛇、状如龙蛇、烟云龙蛇、疾若惊蛇等等。蛇的运动方式,就如同书法中的线条游走一般,展示出力量节奏的跌宕起伏以及神韵生气的灿烂光辉。再看那幅出自岭南画派大师欧豪年之手的中国画《蛇喻于君子》,画面中一条大花蛇盘旋在一棵树上,蛇头朝下探出,其神态既专注又自信,仿佛在等待捕猎的最佳时刻。东汉郑玄《郑氏周易·坤卦》中提到:“圣人喻龙,君子喻蛇。”君子的处世之道应当如同蛇一般,能够待机而动、应时而变,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既能低调地隐匿于草莽之中,又能在时机成熟时腾飞于九天之上,处在世间却不为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不看不知道,原来蛇背后还有这么多文化内涵!”观众于先生带着女儿走出展厅的时候,不停地感慨这次观展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他说道:“这场展览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以蛇为主题的民间艺术,与辞旧迎新的氛围非常契合,希望我们的生活也像展览中的作品一样‘蛇盘兔,辈辈富’。”
中国美术馆的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从展厅的布置、蛇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的呈现、蛇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到展览中的楹联作品以及绘画作品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观众的感受体现出展览对大众的文化普及和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