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传喜讯,项目获大力支持,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的探索与成就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的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迎来中国药科大学校友创业团队新型药物项目入驻的消息,同时介绍区域中心整体的发展情况,包括各个分中心的建设进展、项目转化落地成果以及背后全要素支撑体系等内容。

南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传喜讯,项目获大力支持,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的探索与成就

新春刚刚开始的时候,在南京江北新区有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的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传来。中国药科大学校友创业团队的新型药物项目成功入驻这个分中心。分中心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像先进的质谱设备,还有配套的实验室以及办公室。这可帮了大忙了,让项目在早期的时候可以减轻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的压力。不仅如此,分中心还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一起,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差不多2000万元的支持呢。这个分中心有着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努力去解决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正因为这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来合作,中国药科大学就是最早开始合作的25所高校里面的一所。

从去年9月开始,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同建立的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了。这个中心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作为核心的承载区域,其中的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这4个分中心都在快速地发展。它们通过投入超多的资源、政策上的激励以及联动机制,把全国那些顶尖高校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转化服务体系和政策金融保障体系。到现在,这个区域中心已经初步有能力为全国的高校提供服务了。

项目能不能成功转化落地,这可是检验区域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去年12月底的时候,在南京举办的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可是非常热闹。这次交易会让全国425所高校和3600多家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都来参加,大家一起洽谈合作。在这次大会上,签约的项目超过了350个,意向成交的金额差不多有40亿元呢。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有着覆盖政策、金融、空间的全要素支撑体系。在江苏,为了强化优质科技成果的供给、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像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先使用后付费”改革等等这些政策。在资金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也制定了金融支持区域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很有创意地出台了38条金融政策,还设立了62个金融产品。在新设立的500亿元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里面,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南京和苏州也都分别组建了规模为5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四个分中心也设立了概念验证基金。而且,南京和苏州这两个城市把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整合起来,提供了60多万平方米的独立载体空间。在未来的三年里,这两个地方还会分别再投入68万、6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呢。

随着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6G综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平台开始投入运行,江苏正在加快速度成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试验场”。这4个分中心的建设一直在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比如说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经聚集了84亿元的科创基金,和全国62家高校进行了接洽,挑选出了885项医药成果,已经有14个项目入驻,还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了15个校地共建创新体系。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牵头组建了材料学科长三角创新联盟以及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达到了49家,利用“拨投结合”的模式引进并且实施了20多个材料领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公司的估值加起来差不多有100亿元。

那要怎么样才能真正地把高校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呢?不久之前,在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6G综合实验室里,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项目团队正在对车载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测试。现在,这个项目团队正在和行业里头部的集团合作,打算一起打造出行业里第一款“内生安全汽车”。区域中心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很稳,更多的“行业首个”“全国首款”这样的成果正在不断地出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江苏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发展情况,包括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项目入驻、各分中心的建设进展、项目转化成果、全要素支撑体系等内容,展现了江苏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高校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潜力与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541.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