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多所学校新学期进行课间时间改革,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改革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强调精准供给,是浙江省教育厅鼓励推广的举措。各地学校已经着手开展相关改革,不同学校有不同特色实施方式,如拱墅区的调整手段、各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分层设计等。同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总体上对学生的身心、社交等多方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新学期到来之际,杭城不少学校开启了课间时间的改革之旅,课间时长从传统的10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这可不是简单地把课间时间延长一点,而是充分考虑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之后,精心构建的更科学、更系统的课间体系。
相较于小学课间活动,初中的课间15分钟更讲究“精准供给”。各个学校都用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在给予充分引导和建议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这15分钟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宝贵时刻。
在浙江省的两会“厅(局)长通道”上,省教育厅的领导首次提及中小学作息时间优化是重要议题,鼓励各地学校把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并且要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表示,这一改革措施将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推广,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避免“一刀切”,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在新学期来临之前,全省各地的学校就已经开始进行课间15分钟的改革了。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早在去年12月就启动了“活力校园·健康领航”计划,已经有超过50所中小学参与申报。这个计划以学生体质健康为出发点,在延长课间时间的同时,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为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不同学校的实施方式各有千秋。杭州市拱墅区全面推行“课间15分钟”活动,各学校在不影响课程和午休时间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午餐时间、优化活动安排等方式,为学生“挤出”5分钟。拱墅区教育局负责人称,这项措施不仅践行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还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间15分钟的延长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非凡。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既渴望自主选择,又面临学业压力。通过这次改革,杭城多所初中学校率先开启课间15分钟新体系,采用分层设计、精准供给和动态优化的方法来满足初中生的课间需求。例如在杭州天杭教育集团,不同年级的学生依据自身身心特点,参与设计专属的活动场地。七年级学生的活动区域靠近操场,方便开展篮球、乒乓球等活跃的项目,而九年级学生则利用课间时间自主训练中考项目。
这种有针对性的场地设计,既能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情。除了传统的体育活动,学校还提供飞盘、桌游等丰富的课间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随着课间时间的延长,很多学生表示在学习间隙有了更多放松和减压的机会,进而提高了后续课堂学习的效率。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副校长戴灿华表示,学校在课间活动内容上也在努力创新,比如计划推出“课间吉尼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趣味体育小比赛,还设置了多样化的社交活动空间,以促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杭州市采荷中学也积极响应此次改革,通过合理整合大课间、午休和课间15分钟,打造“真意课间”。该校不仅增加了运动健康舱,还开设了科学创新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间体验。这样,学生们就能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参与各类健康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课间15分钟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部分初中学校在改革初期遇到不少难题,像作息时间紧张或者学生人数过多导致活动空间拥挤等问题。为了让学生真正享有这15分钟,学校需要解决诸多复杂的问题,要确保教师不拖堂而压缩学生的休息时间。此外,课堂时间的调整和课间活动的安排也需要精准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总的来说,随着杭城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课间15分钟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充足的课间时间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交、心理和身体健康方面的支持。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听取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课间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和支持。这样的改革,使得课间从单纯的休息时间向积极的“赋能型”转变,为学生在新学期带来全新的成长机遇。
本文总结了杭城学校课间15分钟改革的背景、实施情况、不同学校的特色举措、对学生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一改革是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和省教育厅的倡导,各学校积极响应且方式多样,但在实施中存在如空间拥挤等挑战,总体上改革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且让课间成为学生成长的新契机。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