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各自的发展成果,以及京津冀教育医疗合作的进展情况。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成果展示,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 陈杭),21日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得到消息,自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副中心)开启建设进程之后,已经连续五年维持千亿级别的投资强度。在此期间,节点工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设工作,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大体上已经完工。
北京市统计局指出,自2014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着纵深方向推进,区域的经济总量在11年的时间里接连跨越了6个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台阶。到了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亿元,按照现价进行计算的话,是2013年的2.1倍。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年,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8.1亿元,按照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56倍。在企业的引育方面加大了力度,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冲破1200家。2024年新落户的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子公司有20家,累计数量达到171家。
河北雄安新区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雄安新区的开发面积已经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总的建筑面积达到5000多万平方米,4790多栋楼宇矗立起来。首批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批4家疏解央企的总部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土地出让,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已经在雄安新区开始办公。截至2024年底,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的各类机构超过300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持续引入首都的产业项目,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式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落地。2024年,引进疏解非首都功能资源落地项目111个、新设立机构551家,总投资达到759.67亿元。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的企业数量超过5800家,其中北京来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
京津冀的教育医疗合作不断深入且扎实推进。截至2024年9月,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的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京津的440家、河北的47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检验结果互认,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京津的115家医院与河北省内2976家医院接入河北远程医疗平台,服务人次超过10万。(完)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发展,还是京津冀教育医疗合作,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