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展开,讲述它近期引发热议的情况,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其感染性,详细介绍其传播特点、难以防控之处,最后提供预防该病毒的相关方法。
近期,“一家人上吐下泻,警惕诺如病毒”这一话题频频引发大众热议。很多人都遭受过这种突然而至的剧烈呕吐和腹泻的折磨,那感觉真的是苦不堪言。
此前,广东深圳市疾控中心提高了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等级。近日,“上海疾控”也发布了预防提醒,三月仍然处于诺如病毒高发末期,现阶段该病毒依旧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有这样一个例子,广东一男子称他的妻子上完公厕就感染了诺如病毒。当时因为女厕排队,他的妻子上了一个没有冲干净的坑位,而且没戴口罩在里面待了几分钟。结果出来不到一小时就开始呕吐,上吐下泻,同行的丈夫几小时后也突发高烧。
医生表示,通常情况下,公共卫生间便池里的水可能存在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链球菌、诺如病毒等。这些肠道致病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要是你的手接触了这些致病菌,又不注意手部卫生就直接吃东西,就很有可能造成粪口传播。
诺如病毒十分棘手,它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支持治疗。然而,它却能够轻易地让一个学校、一个公司,甚至一艘游轮上的人群集体感染。其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被称为“已知传染性最强的病毒之一”“最难防控的病毒之一”,就像病毒界的“魔童”。
诺如病毒的传播能力很强,足以和麻疹、水痘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相提并论。它能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人群,在学校、医院、游轮、餐厅等密闭环境中更是如此。
它的感染剂量超低,仅需10 - 100个病毒颗粒就可致病,而流感病毒通常需要数千个病毒颗粒才能致病。患者粪便中每克病毒量可达10¹²个病毒颗粒,这意味着1克污染物就可感染上亿人。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连空气都能传播。粪 - 口传播方面,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桌面等都有可能携带病毒,手接触后再摸口鼻就会被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患者呕吐时,病毒会形成微小气溶胶飘散在空气中,周围人吸入就可能感染。而且厕所冲水时形成气溶胶,如果马桶盖没有盖上,病毒可能在空气中传播,并落到其他物体表面。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也极强,普通消毒剂对它无效。它能在门把手、餐具、桌面等环境表面存活7天以上,在冷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低温也无法杀死它,酒精(75%乙醇)对它也无效,只有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或高温(≥85°C)才能灭活它。
既然诺如病毒如此厉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首先要正确洗手,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正确洗手,且至少洗20秒。食物要煮熟,处理食物时要彻底洗干净,食物必须熟透后再食用,不饮用生水。还要做好科学防护,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对于吐泻物和污染物要正确处理。例如,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吐泻物:用5000 - 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如1:10稀释的84消毒液)浸透的吸水材料覆盖吐泻物,包裹后密封处理,并对周围3 - 8米范围内喷洒足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0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30分钟。马桶或容器内的吐泻物:倒入10000mg/L - 20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1小时后冲走。衣物、被褥等织物:消毒处理并移除污染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如1:100稀释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
另外,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立即就医。
诺如病毒的相关情况,包括它近期引发关注的现状、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其感染性,详细分析了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感染剂量低、环境存活能力强等特点,还介绍了没有特效药等防控难点,最后重点阐述了预防诺如病毒的各种措施,如洗手、食物处理、环境消毒、隔离以及正确处理污染物等方面。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