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起涉抚养权强制执行案件的过程。案件中,申请人韩雨6个月未见到孩子,执行干警在面对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阻碍时,通过耐心劝导等多种方式,不仅解决了抚养费的问题,还利用法院的“亲子活动室”和发放提示书,消除了孩子与母亲的隔阂,解开了两家人心中的芥蒂,展现了法院在家事案件执行中坚持“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积极做法。
阳光讯消息(记者赵生杰,通讯员谭飞、孙楚),“法官,谢谢你,让我见到了孩子……”申请人韩雨的眼眶中满含泪水,充满感激地说道。要知道,韩雨已经有6个月未曾见到自己的孩子了。就在近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处理的一起涉抚养权强制执行案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法院通过设立的“亲子活动室”,并发放《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成功地化解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也消除了长久以来缠绕在两个家庭心中的嫌隙。
韩雨和刘鑫在2023年的时候经法院判决离婚。离婚之后,因为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双方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韩雨除了偷偷地在学校外面远远地看孩子一眼之外,就再也没有机会和孩子说上哪怕几句话了。无奈之下,韩雨只能向鄠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执行干警谭飞在联系被执行人刘鑫之后,刘鑫的情绪表现得极不稳定,她拒绝了韩雨的请求,并且表示:“不见,明明最近没在家,没法见他……”。不仅如此,明明的奶奶还故意设置各种障碍,这无疑给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整个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不过,谭飞秉持着“耐心劝导走在前”的办案思路,从双方的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刘鑫及其家人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谭飞耐心的劝说,深入地剖析法律、讲清道理,刘鑫及其父母最终同意韩雨来看望孩子,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韩雨需要把欠付的抚养费一次性交齐。
谭飞对韩雨说道:“依法探望孩子是你的权利,按时履行抚养费也是你需要履行的义务,我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权利和义务也需要对等,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并且,谭飞还通过展示孩子的照片以及充满感情的劝说,在他积极的劝导之下,韩雨终于放下了与刘鑫赌气的想法,同意一次性补齐拖欠的9600余元抚养费。
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够顺利地化解这起纠纷了,可没想到事情又出现了波折。
由于明明长时间没有和妈妈共同生活,所以对韩雨产生了一种陌生和疏远的情绪,根本就不肯离开爷爷奶奶。就在大家都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谭飞提出可以利用鄠邑法院的亲子活动室,通过玩玩具、沙盘游戏等方式,来帮助明明调整情绪,消除母子之间的那种“陌生感”。
随着玩具的互动,亲子活动室里不断地传出阵阵笑声,明明主动牵起了妈妈的手,而韩雨的眼中也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看到这样的情形,谭飞顺势给韩雨和刘鑫分别发放了《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告诫双方虽然已经离婚了,但仍然是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要保持平静和理性,不能把子女当成是赌气的“筹码”,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陪伴。
刘鑫承诺道:“回去后我一定好好看这份提示书,尽到做父母的义务,给明明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量不让大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他,让他能够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在涉家事案件的执行过程中,鄠邑法院始终坚守“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从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情、理、法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亲子活动室”等特色场地,以情释法,将孩子可能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让执行工作充满温度。(文中当事人名字系化名)
本文总结了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涉抚养权案件时,遇到重重困难但积极应对的过程。执行干警耐心劝导、析法明理,解决了抚养费问题,同时利用亲子活动室和提示书,修复亲子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体现了法院在涉家事案件执行中注重子女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充满温情与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