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纪录片:当代乡村的真实画卷 :展现当代中国乡村新貌的纪录片

本文将对纪录片《田野之上》进行深度解读,讲述这部纪录片在展现当代中国乡村图景、打破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作者:石 川

《田野之上》这部6集纪录片是由解读中国工作室、腾讯视频、上海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学习出版社联合出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它就像一部时代影像志,为观众讲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动人故事,展示出当代中国乡村的新图景。

深度解读纪录片:当代乡村的真实画卷 :展现当代中国乡村新貌的纪录片

这是纪录片《田野之上》的海报。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乡村生活场景更多地进入人们视野。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乡村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很多人来自乡村,那是我们的精神故乡,我们平时能通过媒体看到乡村景观,节假日也能走进乡村接触自然。说陌生,是因为我们短暂的乡村之旅只是走马观花,与真实乡村生活相差甚远,在很多城里人眼中,乡村只是虚幻模糊的风景,这也是《田野之上》开篇提出的议题。

纪录片的第一个场景在上海书场,十几位主创观看《一粒米》的评弹表演。他们称出一两米并数米粒,得出一两米有1936颗。我们对这司空见惯的一两米都很少深究,这种态度也是我们看待乡村田野的方式,所以我们对乡村田野存在偏见和误解,或浪漫化,或污名化。

为消除误解和偏见,主创们开启自驾之旅,遍访全国100多个乡村,在驻村采访中总结出11个选题,如粮食种植、畜禽饲养等,这些选题体现了创作者的视野,也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他们把这一年多的田野调查拍摄称为对乡村的“凝视”,相信这种凝视能为观众绘制“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版图”。

打破人们对中国乡村的刻板印象,重新认识乡村振兴的现实,是文化任务也是人们心灵和感官的“洗礼”。笔者有机会走进苏浙沪农村,发现农村已发生巨大变化,这是否是局部现象或个人错觉?《田野之上》给出了答案。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从北大荒到儒溪村,从山东潍坊到云贵川青,再到江西上饶,拍摄地点广泛、地域跨越辽阔、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纪录片外拍起始于江西上饶稻农春播,这里是最早有栽培水稻遗存的地方,稻农采用传统种植方式。镜头突然转到北大荒,这里耕种现代化,少量人力可管理大片高产农田,这种剪辑手法呈现了农耕文化的多样性,也凸显了乡村振兴战略意图。

《田野之上》的选题、结构、叙事多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出发,如第二集将不同地域故事串联,烘托出鼓励农户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生态农业的主题,展示了广西养鸡、山东养猪、草原牧民防风治沙等典型案例。

有趣的是,编导还会闯入镜头与拍摄对象互动共情,如第二集结尾编导扮猪八戒与养猪户表演,第四集结尾许昌假发厂女工在车间走秀,这是主创团队在纪录片风格融合上的创新尝试,融合了“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风格。“直接电影”强调客观拍摄,“真实电影”侧重创作者主观参与。

纪录片第一集末尾,镜头对准四川大凉山的“慢火车”,在高铁发达的今天它仍未被淘汰,是为方便山里人进城,它行驶缓慢、票价25年未涨,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的包容,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传统农业也应逐步跟上现代化步伐。

《田野之上》这部纪录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通过广泛的取材打破了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在创作思路上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不同的选题、叙事结构来体现。而且在纪录片风格上进行创新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当代乡村世界,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280.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