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检察机关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诸多民生热点,履行检察职能提升民生司法温度。同时介绍了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诈骗案、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检察监督案等多种类型,还体现了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关注,如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司法救助、涉食品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等内容。
2月20日这一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检察机关加强民生司法保障的典型案例被公之于众。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厅长蓝向东透露,自2024年开始,全国检察机关积极且扎实地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在这个行动里,就业、食品药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环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民生热点问题都是重点关注对象。检察机关紧紧盯着人民群众急切、困难、忧愁、盼望解决的各种问题,充分地履行各项检察职能,通过检察履职的强大“力度”,有效地提升了民生司法的“温度”。
▲发布会现场
此次发布的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总共是8件,这8件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这“四大检察”领域。
在这些案例当中,刑事检察条线办理的林某某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是值得关注的。这个案子注重引导取证,从而实现对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还有申某某等人诈骗案,这个案子准确地区分了虚假宣传与刑事诈骗的界限,对诈骗犯罪给予了依法严厉的惩处。在民事检察工作方面,有张某某等与某商业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检察监督案,这个案子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行政检察监督实践中,任某某等人诉某县自然资源局、某县人民政府不履行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检察监督案,在这个案子里,对失地农民进行了就近妥善安置,很好地做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另外,检察机关督促履行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这个案子通过办案推动了预制菜团体标准的制定,有效地回应了消费者对防腐剂的忧虑,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蓝向东还表示,这批典型案例还体现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关注。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落实不力的情况,检察机关积极依法履职,督促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像曹某甲国家司法救助衔接社会救助案,有些人赢了官司却拿不到应得的赔偿款,在司法救助下走出困境。再比如陈某甲等七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在办理涉食品等民生领域假冒注册商标案件时,既要彻查上下游关联犯罪,实现全链条打击,也要强化综合履职,筑牢民生保护防火墙。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 郭庄 责编 官莉
2月20日最高检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这是2024年“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成果的体现。这些案例涉及四大检察领域,类型多样且涵盖多种民生热点,还关注重点人群和领域,展现了检察机关积极履行职能,提升民生司法保障温度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