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庆元县妇联与教育局联合打造的“元妈陪跑团”对陷入成长困境的孩子及其家庭产生积极影响的故事。以小吴同学在“元妈陪跑团”的帮助下重返校园为例,阐述了其从回避沉默到积极参与生活的转变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元妈陪跑团”在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积极成果。
在浙江省庆元县,有这样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真的特别感谢管校长啊!现在我女儿每天都主动背上书包跑去学校,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家长吴女士紧紧握着庆元县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管林鹏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这个开学季,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疗愈陪跑”,吴女士的女儿小吴终于重新踏入了校园。要知道,曾经的小吴深陷成长的迷雾之中。
而小吴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改变,全都得益于庆元县妇联和教育局共同打造的“元妈陪跑团”。
一、破冰:“一对一”施策为孩子打开“心锁”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三个月之前。当时,七年级的小吴突然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也许是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扰所包围,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她只能选择用沉默来对抗这个世界。吴女士看到女儿这样,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向庆元县妇联寻求帮助。县妇联很快就联系了管林鹏来为吴女士母女解答疑惑。
管林鹏回忆说:“在初次咨询的时候,小吴表现出了非常典型的回避行为。她的身体一直蜷缩着,眼睛始终盯着自己衣角,不停地摆弄着,对于我提出的所有开放式问题,她都只是用沉默来回应。”经过儿童适应障碍评估量表的测评,再结合临床观察,心理指导中心诊断小吴为伴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随后,他们制定了一套“多维干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针对小吴开展沙盘治疗和认知重建,针对小吴的父母开展家庭系统治疗。同时,要求小吴的家庭每周都要进行定期咨询,并且建立“家庭疗愈日记”。
管林鹏对小吴现在的状况评估是:“孩子现在的认知模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从以前的被动接受慢慢转变成自主构建思维,自我成长的动力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了。”经过三个月的个案咨询之后,小吴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她走出房门的时间越来越长,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不但会去参加体育锻炼,还会积极地帮忙做家务。
二、创新:“元妈陪跑团”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庆元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红在谈到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模式的初衷时说:“那种短平快的咨询就像是急救针,可是家庭教育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啊。”
一直以来,个案咨询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次咨询,只有一天有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24年12月,庆元县妇联联合教育局打造的“元妈陪跑团”正式启动了。通过“定向邀请 + 志愿报名”的方式,30名持有证件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和爱心人士化身成为“成长陪跑员”。他们采用“1 + 3 + 6 + 6”的模式,也就是1名“元妈”最多与3个进行个案咨询的家庭结成对子,为期6个月。结对结束后的6个月还会定期回访,并且建立“一家一档”。这样做是为了用时间来换取成效,为那些受困的家庭提供持续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个案预约、知情同意、咨询服务、指导建议、集中研讨、‘元妈陪跑’、出具报告、回访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个案咨询闭环管理流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8个家庭完成了结队,而且服务家庭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三、跃升: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同心圆”
李红表示:“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温柔地对待,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成长陪伴。”庆元县妇联以“12345”体系为核心,正在编织一张立体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这个创新体系包含“一个品牌引领、双轨队伍支撑、三维理念融合、四方阵地联动、五阶服务闭环”。其中,“‘元’心守未 一起‘童’行”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了当地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张名片。通过将“养育 + 教育 + 托育”这三维理念深度融合,传统的家庭教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全方位的成长护航。
据了解,庆元县教育局、总工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的“菇乡孩子看世界”慈善公益项目,让2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走出大山,前往博物馆、科技馆,走进梦想中的大学,去体验和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学校里开展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沙龙”,村社里举办的“六一游园会”“暑期公益托班”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受益。这种打破壁垒的资源整合,使得家庭教育指导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军协同”。
展望未来,这个位于浙西南的山城正在计划对“家庭教育生态圈”进行升级,通过不断深化校社协同、创新机制,书写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温暖篇章,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同心圆”变得更加美好。(记者 姚改改)
本文通过讲述小吴的故事引出庆元县“元妈陪跑团”,详细阐述了“元妈陪跑团”在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解决家庭教育难题以及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展示了庆元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美好愿景。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