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采用的治理办法以及未来的规划等内容,展现山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
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可是关系到群众幸福的民生大事,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里非常关键的部分呢。
在2月19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提到,“十四五”开始至今,全省累计完成了对2.37万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这个治理率跟“十三五”末相比,从31.7%提升到了67%,这可是提升了一倍还多呢,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同时,还消除了1428处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这两项工作完成的任务数量在全国都是排在首位的。
那山东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的时候,都有哪些不错的办法呢?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的时候,侯翠荣厅长介绍说,面对村庄数量众多、区域差异明显、治理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挑战,省生态环境厅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从高层面去推动这项工作,连续4年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都纳入到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当中。按照先解决紧急情况再处理其他情况的原则,集中力量优先完成了黄河干流、大汶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像中心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等5类重点村庄的治理比例达到了78%。
山东秉持因地制宜、利用为先的原则。坚持根据每个村庄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策略,把资源利用放在首位。2022年,在农村生活污水的“纳入污水管网、集中建设污水处理站、集中拉运、集中生态处理”这4种集中治理方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种“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分散治理方式,这样一来治理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到了2024年,又探索出了多种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生活污水从单纯的“治理”向“利用”转变。这一年新增了8000多万吨的清洁水源,可以用来给村庄的绿化浇水、道路降尘,还能灌溉附近的果园、林地、农田,实现了“污水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的良好效果,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必须要有可持续性,不能只是做做样子,刮一阵风就过去了。要想确保治理效果长久,关键还是得靠制度。2024年,省直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过程中“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些关键问题。推动“河长制”向已经治理过的农村黑臭水体延伸。并且连续3年开展常态化的暗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整改,不断巩固治理的成果。
接下来,山东会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总的引导方向,持续深入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坚持向民众询问计策、询问需求、询问治理效果,常态化地排查和整治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逐步扩大美丽乡村的覆盖范围,持续在齐鲁大地描绘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新时代画卷。
山东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治理率大幅提升且高于全国水平,消除黑臭水体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治理过程中,山东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治理方式并注重资源利用,还通过制度保障治理的长效性。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入治理工作,借鉴经验,以满足民众需求为导向,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