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的尴尬现状:制作粗糙且抄袭成风,微短剧发展受阻:粗制滥造和抄袭的双重困扰

微短剧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制作上的场景简单、表演刻板、镜头穿帮等,还深入剖析了其在创作方面洗稿抄袭、同质化严重等乱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侵权与维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最后阐述了专家对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建议。

微短剧,这个新兴的视听内容领域新力量,如今却暴露出不少问题。场景设置常常非常简单,像是被框定在几个固定场所,室内普通出租屋、简陋户外场地屡见不鲜,古装剧该展现的宏大场景也只是简单粗糙的布置。表演方面也存在诸多弊病,演员像机械地背台词,缺乏情感投入,在情感强烈场景中表情动作生硬。比如“霸道总裁”剧里演员诠释角色表面,哭戏也只是干挤眼泪。

而且,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极低,有的每集才5000元,5天就能拍完100集,主演日薪低至2000元甚至更少,场景多为简易布景。后期剪辑也粗糙得很,画面衔接不流畅、跳帧、转场生硬,音乐音效搭配不合理。穿帮镜头也常常出现,古装剧现代配饰露馅,民国剧出现现代手机等。道具服装更是不用心,“首富之女”服装简陋,古装剧头饰、道具廉价且现代商标乱入。

在创作方面,洗稿抄袭现象极为严重。记者发现多部微短剧之间存在抄袭情况,从情节到人物设定,从故事主线到场景细节,相似之处比比皆是。有的短剧直接抄袭网文作品,还有的将热门电视剧情节压缩重构后拍摄。随着AI技术发展,部分团队利用算法改写剧本规避抄袭风险,这使得侵权更隐蔽,维权更困难。这种抄袭导致微短剧市场同质化严重,常见剧情不断重复,观众看来看去都是类似的“霸道总裁”“重生复仇”等套路,毫无新意。

从法律角度看,判断是否侵权要依据作品的核心要素是否高度相似。虽然单纯创意不受保护,但如果除创意设定相同外,情节、人物关系等关键方面高度相似就可能构成侵权。然而,目前网文作者维权面临发现难、取证难、赔偿低的困境,很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

为了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行“微短剧+行动计划”,平台要审核备案并建侵权黑名单,抖音、腾讯等发起“原创保护联盟”。律师建议权利人可借助平台投诉机制维权,也可联合集体维权,还可选择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同时,应探索更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如建立专门维权平台,法院可简化诉讼程序。还要加强版权意识宣传,完善版权登记制度,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另外,行业要完善法律法规,平台要承担监管责任,公众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微短剧平台要创立多元化流量分配机制,这样才能推动微短剧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总结了微短剧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制作粗糙、抄袭侵权等,分析了侵权的判定标准和维权的困难,介绍了目前为保护微短剧版权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专家提出的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视。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585.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