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24年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方面的成果,包括项目数量在全省的占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类推动项目的落地情况、项目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以及新增优质学位数量等内容。
在发布会上,信阳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长于答记者问时提到,2024年信阳市开展的省重点民生实事“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项目多达40个。这一数量相当可观,约占全省任务数的13%,这使得信阳市成为承担此项任务数量最多的省辖市。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类推动项目落地
信阳市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推进义务教育项目。该市精心编制了《信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方案(2024 - 2028年)》,将群众急需且政府有能力实施的项目,统统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范畴,并且分类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在市辖区老城区,充分利用闲置的国有资源,通过建设优质学校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等方式,对4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扩建。例如,浉河区巧妙利用技工学校老校区,成功建成信阳市第十三小学新校区,这为优质学校挖掘潜力、扩充容量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在市辖区新城区,试行优质教育资源与新建小区规划、施工、交付“三同步”机制,按照高标准新建了3所义务教育学校。像羊山新区在规划“美好未来社区”之初,就将小学和初中的建设内嵌式同步进行,并且与小区一同交付使用,从而探索出教育资源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在县城,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所,重点在城乡结合区域增加寄宿制学位。如新县、商城县在城乡结合部新建寄宿制小学,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近郊留守儿童的入学和寄宿问题。
在乡镇地区,着重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改扩建了17所义务教育学校,这一举措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40个教育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信阳市秉持以高质高效为目标的理念。作为革命老区,信阳市尽管财力有限,但仍然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建立起纾难解困工作机制。将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的议程,定期进行研究,优先予以解决,从高位进行推进。在手续办理、施工建设、竣工使用等各个环节争分夺秒,抢抓时间、争取进度,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运转时效。到了2024年,总投资达11亿元的40个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有24个项目在当年就投入使用。
全市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2.16万个
信阳市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为了扎实做好民生实事的“后半篇”文章,不仅着眼于把学校“建好”,更侧重于把学校“办好”。指导各县区依据“一校一策”制定方案,在师资配置、教研培训、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持续努力,推动项目学校快速成长为新的优质学校。随着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全面完成,全市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2.16万个。越来越多环境优美、条件优良的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大批深受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不断涌现,老区人民对信阳教育的期望正在变成值得称赞的成果。(申华 刘思嘉)
本文总结了信阳市2024年在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方面的成果。信阳市承担了全省约13%的相关项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类推动项目落地,40个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还新增了2.16万个优质学位,这些成果体现了信阳市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视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