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在政务服务领域引入70名基于DeepSeek技术开发的AI数智员工的情况,包括他们在政务场景中的表现、福田区政务大模型的优势、数智融合平台的作用、相关制度保障等内容,展现这一举措对政务服务的积极影响。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在政务服务方面有了新动作,引入了70名AI数智员工。这些员工可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它们是基于DeepSeek技术开发的。这里要明确的是,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务员,而是作为辅助助手来与人类员工一起工作的,其目的在于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
在今年,DeepSeek的影响力迅速扩大,“DeepSeek +”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福田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率先推出了基于该技术的AI数智员工,而且这些员工在多个政务场景里表现相当出色。比如说在公文处理这个事情上,那可是有很显著的成果。公文格式修正的准确率能够超过95%,审核的时间缩短了90%,错误率也被控制在5%以内。还有一个“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它可厉害了,能在秒级就把执法笔录生成执法文书的初稿。在民生诉求分拨方面,准确率从70%提升到了95%。“AI招商助手”也不甘示弱,让企业分析筛选的效率提升了30%。此外,这些数智员工还根据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智能体,首批就满足了240个业务场景的使用需求呢。
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是以全尺寸DeepSeek R1为核心底座的,运用了混合专家架构(MoE)与强化学习技术。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它克服了传统政务大模型算力消耗高、响应不稳定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11大类共70名“AI数智员工”上线了,这些员工覆盖了政务服务的全链条。通过构建“需求 - 训练 - 场景应用 - 迭代”这样的闭环生态体系,实现了“技术穿透业务”的智能化服务升级。
福田区为什么能够率先尝试“AI数智员工”呢?这得益于从数据归集到知识定制的转变。这里的数智融合平台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它归集了近十年的1.2亿条政务数据,构建起了专属的知识图谱,并且运用契合DeepSeek模型的文本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打造个性化的知识定制。
为了确保这些“数智员工”能够规范地上岗工作,福田区去年首创了《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明确了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安全管理和监管要求,为智能机器人在政务领域合法合规地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增强调,AI数智员工不是AI公务员,它们不具备单独决策的能力,只是作为人机协同的工具助手。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减轻负担。每个数字员工都配备了监护人,由监护人指挥并且对其工作负责。这次的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适配双轮驱动,实现了AI从“替代人力”到“激活人力”的价值转变,开启了“智慧政务”的新篇章,为政府效能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总结了深圳市福田区在政务服务领域引入AI数智员工的创新举措。阐述了这些员工在多个政务场景中的积极作用、政务大模型的技术优势、数智融合平台的数据处理意义、相关制度保障等,体现了这一举措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开启智慧政务新篇章、为政府效能注入新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