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2000:曾经吸引中国却未被购入的战机 80年代中国空军实力提升的机遇与抉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的发展状况,在当时中国空军实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面临着自主研制或购买国外先进战机的抉择。其中法国幻影2000战机性能先进,中国飞行员试飞后印象深刻,但因价格昂贵等因素最终未被中国购入,后来中国购买了性价比更高的苏 - 27战机,还涉及到中国台湾地区在当时的战机选购情况。

上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空军在横向对比下处于实力较弱的时期。当时,美国已服役F - 14、F - 15、F - 16等较为先进的战机,欧洲也有幻影2000战机服役。而在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是歼 - 8,主役战机为歼 - 7。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想要提升空军实力,要么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战机,要么从国外购买。然而,自行研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困难重重,因为歼 - 8已是当时中国能制造出的最先进战机,在此之前,中国基本没有完全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战机的经验,歼 - 7、歼 - 6等都是在引进苏联战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所以,从国外购买战机几乎成了当时提升中国空军实力的唯一办法。恰逢当时中美进入“蜜月期”,欧洲和美国同意对中国出售先进战机,中国便开始与西方接触。其中,法国的幻影2000战机最接近被中国购入。1981年,法国得知中国想购买先进战机以更新空军装备,便主动推销幻影2000。次年,中国派出代表团赴法考察,中国飞行员对幻影2000进行了飞行测试。试飞后,幻影2000的性能给中国飞行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幻影2000战机的低空低速性能极为优秀。在近距离缠斗时,机动性远高于当时中国装备的歼 - 6、歼 - 7战机。如果歼 - 6、歼 - 7与幻影2000对战,幻影2000通过大角度爬升,能迅速从“被追击状态”转变为“追击状态”,进而击落歼 - 6、歼 - 7。而且,幻影2000在接近满挂载的情况下,机动性也没有大幅下降。要知道,战机满挂载时,重量增加对动力考验大,外挂导弹还会破坏气动外形,通常满挂载会导致机动性下降,但幻影2000在满挂载时机动性接近轻挂载状态,这在空战中是极大的优势。此外,幻影2000操控简单,门槛较低。当时中国歼 - 6和歼 - 7战机使用机械结构操控系统,而幻影2000已有飞控概念。在雷达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歼 - 7、歼 - 6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远不如幻影2000战机。早期歼 - 7使用的苏制RP - 21雷达探测距离约20公里,后来换装的英国GEC - 马可尼公司生产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探测距离也仅有30公里左右,而幻影2000当时使用的RDM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00公里左右。在空空导弹方面,当时中国主要使用仿制苏联的霹雳 - 1型和霹雳 - 2型空空导弹,这两款导弹性能有限,而法国在空空导弹方面远胜于中国。从各方面数据来看,幻影2000比中国装备的各型战机先进太多,如果中国能大量购入幻影2000战机,将极大提升空军实力。然而,中国最终没有购买幻影2000战机,主要原因是价格太贵。当时法国开出单机600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总价24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承担。并且当时中国与西方关系缓和,苏联陷入“苏阿战争”,中国面临战争的风险大幅降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累了一些外汇,苏联因经济困难以“跳楼价”出售苏 - 27战机,中国以14亿美元购买了24架苏 - 27战机,单机价格不到6000万美元,而且苏 - 27作为双发重型战机按常理比单发的幻影2000应该更贵,所以购买苏 - 27远比幻影2000划算。另外,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接触法国想买幻影2000战机时,中国台湾为了“对抗”大陆,曾在90年代初期接触苏联想买苏 - 27战机,结果大陆买了苏 - 27,台湾买了幻影2000战机,这是一段独特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实力较弱,在寻求提升实力的过程中,幻影2000战机因性能先进吸引中国,但因其价格昂贵等因素未被购入。后来中国购买了性价比更高的苏 - 27战机,这一过程体现了当时中国在空军装备选购时的经济、战略等多方面的考量,同时也反映出两岸在当时的特殊军事竞争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802.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