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海新态势:吉利汽车投资雷诺巴西公司的背后考量,吉利汽车出海新动作:投资雷诺巴西公司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吉利控股与雷诺签署框架协议,吉利控股将投资成为雷诺巴西公司少数股东。同时提到产业生态本土化成为国内车企出海的重要趋势,吉利还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地本地化制造工厂。此外,介绍了多家车企布局拉美市场的情况,以及“反向出海”成为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月1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吉利控股”)与雷诺达成了框架协议。按照这一协议的规定,双方会借助雷诺巴西公司,在零排放、低排放车辆的开发以及生产领域,进一步拓展战略合作关系。吉利控股会进行投资,从而成为雷诺巴西公司的少数股东,这样一来就能获取本地化的生产、服务网络以及渠道资源。

在国内车企走向海外的进程中,产业生态本土化已经演变成一种重要的趋势。这种成熟的产业生态模式具备可复制性,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地区,进而构建起“反向出海”的竞争力。

《时代周报》的记者就企业在海外布局规划等相关问题联系了吉利控股。吉利控股方面表示,他们将会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以及中亚、非洲等区域市场建立本地化的制造工厂,持续推动全球制造网络朝着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

中国车企出海新态势:吉利汽车投资雷诺巴西公司的背后考量,吉利汽车出海新动作:投资雷诺巴西公司

(图源:吉利汽车官微)

有不少车企都在拉美市场进行布局。

今年年初的时候,吉利汽车集团的CEO淦家阅就在一场活动中透露,为了推动新能源板块实现全面增长,在这一年里,吉利汽车将会增加300多个销售以及服务网点。预计到年底的时候,吉利汽车在全球的渠道网点数量将会超过1100家,这有助于吉利汽车达成2025年的出海目标。

在淦家阅的观点里,若想在国际市场取得优异的成绩,产品和渠道是两个关键的因素。通过提升海外市场产品和渠道的竞争力,吉利汽车集团在今年将会在海外市场实现15.6%以上的增长。

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包含吉利、极氪、领克)全年的销量达到了217.66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2%。在这期间,出口的销量达到了40.39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3%,超额完成了38万辆的年度出口目标,加快了产品、渠道、技术、人才等全体系向海外输出的速度。按照前面提到的目标来计算,吉利汽车集团在这一年里需要冲击46.69万辆的出口销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车企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和技术优势向海外市场倾注。对于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众多的汽车巨头而言,走向海外更是拓展业务版图不可或缺的举措。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的出口数据首次超越日本,达到了491万辆,同比增长幅度为57.9%。2024年,这个数值同比增长23%,达到641万辆,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按照地区来划分,2024年整车出口总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巴西、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土耳其。在吉利汽车计划布局的巴西,去年中国车企累计实现了23.68万辆的出口量。

仅仅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为统计口径,2024年,比利时、巴西、英国、泰国和菲律宾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中位列前五;巴西、比利时、墨西哥、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在出口增量的排名中位列前五,其增量贡献度总计达到106%。出口到巴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5.22万辆,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超过8万辆。

除了吉利汽车之外,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也在拉美市场有布局。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提供的数据显示,得益于欧洲市场的贡献,在2017 - 2022年期间,国内汽车出口量呈现出逐步回升的态势。2022年之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巨大,成为了核心的增量来源。2024年,欧盟市场出口量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巴西所在的中南美和美加地区的出口量则出现了增长。

“反向出海”成为一种趋势。

在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出口增长的动力源于“天帮忙、高质量、人努力、地缘变”。所谓“天帮忙”,指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具有很强的韧性,并且有国家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作为支撑;“高质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贡献增大,新能源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智能化优势也日益凸显;“人努力”意味着自主品牌企业积极发力,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本控制效果出色;“地缘变”指的是中国出口呈现出多元化分化发展的态势。

得益于上述各项有利因素的支撑,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依靠国内的供应链优势,将中国打造成面向全球的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品牌是这样,合资品牌也是如此。

自主品牌的优势在于其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较快,新能源产品的类型丰富,性价比很高,这有助于在国际市场打造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2024年,比亚迪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的两座工厂先后实现投产。比亚迪泰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仅历时16个月,主要用于生产海豚、海豹、元PLUS(ATTO3)以及宋PLUS DM - i(Sealion 6)车型,年产能约为15万辆。据悉,这个工厂生产的车辆不仅会投放到泰国本土,还会辐射周边的东盟国家。

长安汽车在泰国罗永府,奇瑞汽车在泰国、巴西都设有整车或零部件工厂。根据长安汽车之前透露的消息,位于泰国罗勇府的生产基地将会在今年第一季度投产,未来将满足10万辆/年的一期产能目标。

零跑汽车则是通过反向合资的方式,以轻资产模式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成立零跑国际。零跑汽车提供产品技术,借助Stellantis集团遍布全球的渠道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等商业资源,快速切入欧洲、中东、拉美等细分市场。二者的合作打破了之前“中国企业提供经销商网络、外国车企提供技术”的固有模式。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其在全球市场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宝马集团、大众汽车、现代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国际巨头依托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制定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全球化策略。

自2023年起,福特汽车旗下的林肯品牌就将其在中国生产的航海家车型销往美国,航海家车型的销量出现了中国和出海倒挂的趋势,海外销量远远超过中国。

2024年4月,宝马集团宣布将会对其位于沈阳的生产基地增加200亿元的投资,沈阳大东工厂将会迎来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为2026年宝马“新世代”车型的国产化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

吉利控股与雷诺在巴西的合作是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布局的一部分。当前,国内车企出海趋势明显,产业生态本土化的“反向出海”模式渐成主流。众多车企通过不同方式在海外布局,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增长且在2024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发展态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内供应链优势、新能源技术领先等,不同类型的汽车品牌也各自凭借优势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616.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