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蒙山区的云南省会泽县的就业情况转变。会泽县原本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每年超40万人外出务工,但近年来出现了从“外出务工”到“归雁还巢”的转变,2024年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4.4万人。文章通过讲述招聘会的情况、群众的就业意愿转变、政府部门的努力等方面来体现这一变化,还介绍了相关企业吸纳就业的情况以及会泽县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带来的积极影响等。
云南省会泽县,坐落在乌蒙山区,曾经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县呢。在以前的高峰时期,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选择外出务工。然而,时过境迁,这个人口超过百万且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县,如今正在经历着一场意义非凡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从“外出务工”逐步走向“归雁还巢”。到了2024年的时候,在会泽县已经有14.4万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在家门口就业并且增加收入”,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在不久之前,会泽县举办了一场县内就近就地就业的专场招聘会。在这场招聘会上,共有36家本地企业参与其中,它们带来了多达8000余个县内就业岗位。在以礼街道清水社区,有一位名叫尤廷秀的群众。当天一大早,她就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她心里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想要找一份工作地点在家附近,而且上班时间还比较灵活的工作。
尤廷秀告诉记者:“以前啊,都是跑到省外去打工。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孩子上学也需要接送,所以就想找一份能够兼顾家庭的工作。”尤廷秀她可是以礼街道的搬迁群众呢。早些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她和丈夫在杭州、绍兴等地辗转打工。不过,近年来家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让她心里产生了返乡务工的念头,这样就能够和家人团聚了。在参加完招聘会现场组织的企业参观活动之后,尤廷秀就做出了决定,要去家附近的一家电子元件厂上班。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会泽县群众参加企业参观试岗活动的场景。
会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副局长高顺文表示:“我们人社部门一直都在积极地为群众和企业搭建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选岗和用工的桥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实啊,就近就地就业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它不仅仅能够让群众在家门口稳稳地端住自己的饭碗,而且还能够很好地解决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的问题呢。会泽县也表示,以后还会继续组织这样的专场招聘会,同时也会大力推进零工市场的建设,就是要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并且增加收入。
钟屏街道在会泽县可是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中的一个呢,这里有1.15万户搬迁群众,总共4.87万人。对于钟屏街道来说,让这些群众通过就近就地就业,从而能够融入当地生活并且增加收入,这可是一项重点工作。
在钟屏街道新建的沪滇协作产业园里面,会泽恒誉电子有限公司有着一个5000平方米的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数条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了。企业的负责人盛永新介绍说:“我们紧紧抓住年前外出务工群众返乡的这个好时机,鼓励大家在春节之前进行试岗签约,等到春节过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就业了。”这个车间是从2月开始投产的,到现在已经吸纳了700多人就业。
这张图片呈现的是务工群众在钟屏街道的沪滇协作产业园内上班的画面,是由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拍摄的。会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达提到,会泽县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像盘活闲置资源啊,兴建产业园区之类的,打造了246个“家门口务工车间”。这些车间持续不断地为群众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岗位的月均工资能够达到3500元,和在沿海打工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都在提升。
乌蒙山区的春天温暖宜人,万物都在复苏。从曾经劳务大县的“候鸟迁徙”现象,到如今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归雁还巢”局面,会泽县正在努力书写着一份充满温情的民生答卷。
会泽县从劳务输出大县向本地就业的转变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群众出于家庭照顾等需求有本地就业的意愿,政府部门积极搭桥,企业也抓住时机吸纳劳动力。通过兴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了群众收入、满意度和获得感,这种就业转变体现了会泽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积极探索、关注民生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