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产业:曾经的辉煌与当下转型的艰难历程 剖析广州汽车产业:在变革浪潮中的起伏与未来展望

广州汽车产业展开,讲述广州这座有着汽车之城美誉的城市,在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其汽车产量从2024年之前连续五年霸榜全国第一,到2024年下降到第三的现状,分析背后的原因,包括全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如中国品牌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合资品牌和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等因素对广州汽车产业的冲击,同时也探讨了广州汽车产业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希望。

广州,这座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城市,在全球的产业版图里,向来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汽车产业,始终是广州绕不开的重要部分。提起广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汽车。然而,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席卷而来之际,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重塑的关键节点,广州汽车产业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转型的阵痛期。据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广州的汽车产量为253.98万辆,相较于之前,同比下滑了20%。在全国汽车城的激烈竞争之中,广州的处境愈发艰难,不仅被长期的竞争对手重庆以极其微弱的优势超越,而且还被隔壁的兄弟城市深圳远远拉开。重庆在2024年汽车产量达到254.01万辆,实现了9.4%的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32万辆,增长幅度高达90.5%;而深圳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达到了293.53万辆,荣登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另外,制造重镇上海在2024年汽车产量为180.75万辆,同样遭遇了同比16.2%的大幅下降。这就清晰地表明,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激烈变革的2024年,我国汽车生产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凭借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高速增长,成功实现逆袭,分别占据了我国汽车产量的前两位,而曾经稳居第一的广州,如今只能屈居第三。回顾2024年之前,广州可是连续五年在全国汽车产量排行榜上独占鳌头。就拿2023年来说,广州的汽车产量一度达到318万辆,这意味着当时在我国每制造十辆车,就有一辆是出自广州。汽车产业在广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稳稳地占据着头把交椅。不过,要深入剖析广州汽车产业面临的种种阵痛,我们还得从我国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中探寻答案。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长了4.5%。这里面有两个亮点尤其值得关注:其一,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达到了1798万辆,同比增长23.1%,其市场占有率也攀升至65.2%,较之前同期提升了9.2个百分点;其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到40.9%,较之前同期提升了9.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是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以及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靡不振。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广州汽车产业曾经的优势所在。市场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使得广州汽车产业面临着二十多年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转型阵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格局的变化速度有多快,广州所承受的阵痛就有多强烈。”这一系列市场变化的背后,其实都与广州最核心的企业——广汽集团息息相关,其目的在于全力推动广汽的二次创业。早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期间,广汽集团为了应对当前市场的巨大变化,已经高调地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旨在对自主品牌进行经营管控,以实现自主品牌突破200万辆的目标。从战略管控型转变为经营管控,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之前在接受南方 + 采访时就指出,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跳跃式”发展阶段,整个集团需要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才能够直击发展的关键之处,从而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孵化成功呢?又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出现在广州呢?一方面,这充分展现了广州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自动驾驶算法企业与传统主机厂之间实现了高度融合,传统车企和ICT龙头企业达成了跨界协同,再加上灵活有效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这也是广州汽车产业在过去多年里,持续深耕智能化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下,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成果,将会为未来30年的产业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而这一领域,也将成为全球各地竞相抢占的产业战略要地之一。当前,广州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尽管在三电系统、电池材料、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但这些短板并非不可逾越。通过整合大湾区其他周边城市的资源,特别是深圳的科创资源,就能够实现诸多方面的优势互补,最终达成1 + 1 > 2的效果。2025年,被业内人士称作“高阶智驾普及元年”,也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开局之年。如果说,三年前广州因为错失了强化自主品牌发展的机遇,从而导致了当前的阵痛;那么,三年后的今天,广州汽车产业正在紧紧抓住自动驾驶的新风口,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的优势地位。汽车产业具有长周期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战略布局,在短时间内或许难以看到直接的效果,需要将时间维度拉长到3至5年才能进行客观的评估。按照市场的惯性,2025年广州汽车产业极有可能仍然会面临进一步调整的压力,但是站在AI的大风口之下,外界应该对勇于直面问题的广州汽车产业抱有信心。既然已经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药方也已经开出,那么剩下的就只需要多一点耐心,静静地等待新的成果呈现。

广州汽车产业曾经在全国汽车产量排名中长期占据首位,但在2024年因市场变革下滑到第三位。这一变化源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改变,如中国品牌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合资品牌和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等因素。广州汽车产业面临转型阵痛,但也有自身的应对措施,如广汽集团的“番禺行动”,同时还具有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等机遇,虽然2025年可能仍面临调整压力,但在新的发展风口下仍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402.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