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举牌”业务中出现的擦边色情内容这一现象,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成为这种灰色交易的围猎对象。阐述了这种现象的产生过程、带来的危害,以及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强调要为未成年人编织社会防护网以抵御不良诱惑。
原标题为“对擦边‘举牌’必须亮红牌”。如今,网络上存在一种令人震惊的现象:只需花费3 - 20元不等,就能指定一名未成年人,在身体隐私部位写上买主定制的名字或内容;要是再加价10 - 30元,还能获取更多“个性化服务”。近年来,网络“举牌”业务衍生出的擦边色情内容实在是触目惊心,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不少未成年人被卷入到这种灰色交易当中。
“举牌”,原本是在Cosplay(角色扮演)、漫展等活动里,参与者手持印有特定信息或角色名字的牌子,用来展示个人喜好或者表达支持的一种充满创意与温情的互动形式。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一形式却滋生出网络黑灰产。有些“举牌”内容不再是简单地通过黑板、平板等来展示,而是把“特定内容”写在身体隐私部位。这些账号诱导用户用“暗语”进行交易,经营各种网络擦边生意,更过分的是,还有直接贩卖淫秽色情制品的情况。
在网络上,擦边“举牌”的评论区乌烟瘴气,充满了低俗露骨的评论,还有很多基于感官刺激产生的非分之想,甚至有人以利益为诱饵向“举牌”主播发出各种邀约。当网络“举牌”沦为一种见不得光的生意时,有些人就把邪恶的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他们打着“工作室”或者“姐妹团”的名义,在社交网络上寻找未成年“合作伙伴”。然后,依据照片类型来定价,年龄越小、长得越漂亮、照片越露骨,价格就越高。对于未成年“举牌”主播而言,这种网络乱象极具破坏力和杀伤力。未成年人本就缺乏判断力,看似轻松可得的钱财,不仅会干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误导他们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更关键的是,由于缺乏隐私保护意识,“举牌”主播的个人隐私信息极易泄露,从而给他们带来巨大风险和隐患。
为了迎合某些人阴暗扭曲的心理,擦边“举牌”越来越泛滥,简直就是短视频时代的网络公害。这种行为既践踏了法律底线,又触碰了监管红线。自2024年7月中旬开始,网信部门深入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隔空猥亵等网上恶性违法犯罪行为。
在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网络平台也有责任完善内容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承担起维护网络清朗的主体责任。对于网络平台来说,要明确区分正常的“举牌”互动和涉嫌网络软色情的“举牌”,制定规则并明确罚则。在此基础上,及时清除各类网络不良信息,消除内容平台上那些不良的“隐秘角落”。只有消除不良流量,才能维护网络秩序。
未成年人被网络黑灰产“围猎”的现象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只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远离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所以需要构建包括家庭、学校在内的全方位社会防护网。
网络擦边“举牌”现象中存在的擦边色情内容危害巨大,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现象既违反法律法规,又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需要履行各自的责任,同时社会也需要构建防护网来保护未成年人,使其免受不良诱惑的侵害。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