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2024年全国多地公布的“经济成绩单”中GDP超过1万亿元的27座城市进行阐述,分析这些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探讨其在2025年的发展方向等内容。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都公布了2024年的“经济成绩单”,其中有一个很亮眼的数据,那就是共有27座城市在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万亿元。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这些“GDP万亿城市”的经济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带动的,像是优势产业以及创新驱动等因素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在稳固现有的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必须不断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城市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新添一座“万亿之城”
“GDP万亿城市”可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就像发动机一样。根据各地发布的数据来看,在2024年的时候,全国有27座城市的GDP超过了1万亿元,这些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宁波、天津、青岛、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济南、合肥、佛山、西安、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和唐山。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24年,河北的唐山全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3.9亿元。这样一来,唐山就成为了河北省的第一座“万亿之城”,同时也是全国第27个“万亿之城”。
从具体的区域分布方面来看的话,长三角地区的“GDP万亿城市”数量是最多的,一共有上海、苏州、南京等9座城市。而珠三角地区则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这4座城市。
再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看。在2024年的“GDP万亿城市”名单里,上海市排在第一名,去年它的GDP达到了53926.71亿元,同比增长5%。北京市紧跟其后,GDP为49843.1亿元。深圳、重庆、广州处于GDP超过3万亿元的阵营,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处于GDP超过2万亿元的阵营。
那这些“GDP万亿城市”有哪些经济亮点呢?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这些城市普遍都有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而且产业规模很庞大,产业涵盖了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他还说:“这些城市非常重视创新驱动,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强,能够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并且,它们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都很优越,这就方便了资源要素的聚集和流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六座城市去年经济增速超6%
从经济增速这个角度来看,在2024年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当中,有21座城市的经济增速是高于或者等于全国GDP增速(5%)的。其中,有7座城市去年的经济增速高于或者等于6%。
具体来看,泉州去年的GDP增速是最高的,达到了6.5%;南通的GDP增速排在后面,为6.2%;福州、合肥、常州、烟台这4座城市去年的GDP增速是6.1%;苏州为6%。
这些“GDP万亿城市”为什么经济增速能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呢?盘和林分析说,产业优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他说:“这些城市在各自的优势产业上发展得特别快,就像泉州有着发达的纺织鞋服产业,南通有建筑和船舶产业,福州有电子信息产业,合肥有科创产业等,这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发展比较领先的。”同时,这些城市还很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等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就拿GDP增速在全国领先的泉州来说,近些年来,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泉州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泉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泉州市九大千亿级产业当中,有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在国潮泉州“焕新消费·焕新智造”系列活动的带动下,鞋业增加值增长了16.1%,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2.8%,建材家居增加值增长了11%。
聚焦产业创新推动增长
进入2025年,“GDP万亿城市”将要怎么继续努力来推动增长呢?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很多地方都把打造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例如,苏州明确表示要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并且力争到2026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会实施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行动,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方面实现突破。重点推动“4个集聚成势”,也就是促进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现代服务业这4个集聚成势,从而做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硬支撑”。
还有的城市提出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各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能量。例如,《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 - 2025年)》提出,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等方式,显著增强大模型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快实现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盘和林说:“在未来,各个‘万亿城市’应该继续打造更加便利、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注重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城市服务。”
本文总结了2024年27座GDP超万亿城市的经济状况,包括区域分布、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城市经济增长背后的产业优势、创新驱动等因素,并对2025年这些城市在打造优势产业、运用新技术、改善营商环境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