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后的故事。包括她成立峨眉女团的过程,女团成员们为了更好地展现峨眉武术的特点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她们在国内外的精彩亮相,体现了她们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本报记者 游仪
图为峨眉女团在表演。 受访者供图
当凌云刚满22岁时,她就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个年轻的女孩,扎起高马尾,穿上练功服,手持峨眉刺,每一个动作都尽显飒爽英姿。她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的一家武馆中,一边擦着汗一边说道:“上午练武术基本功,下午要学峨眉武术招式,每天至少得练6个小时,不能有丝毫懈怠。”汗水湿透了她的衣服,但她的眼神中满是坚定。
峨眉武术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2008年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4月,凌云带着8位师妹在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上惊艳亮相,至此,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以下简称“峨眉女团”)正式出道。这些女孩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对武术的热爱而奔赴峨眉,她们相聚在一起,开始了艰苦的武艺训练。峨眉女团负责人李洁瑜介绍说:“大家年纪都不大,从筹备招募到训练成团,花了近一年时间。”
凌云虽然是95后,但她已然成为了峨眉女团的创始人。她4岁开始习武,8岁就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10岁时,她独自一人从家乡雅安前往乐山系统学习峨眉武术。直到2020年,一个30秒的短视频让凌云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视频里,她穿着居家服下楼扔垃圾,然而转身却从背后拔出三尺青锋剑,一套剑招下来,气势如虹,这使得她接连登上热搜。这次的经历让凌云意识到,如果能将峨眉武术与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巧妙结合,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从最开始自己拍摄视频,到如今签约公司策划作品,凌云通过一个个武术短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功夫。在她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于是,凌云在网上发出了“招募令”,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前来。
峨眉武术刚柔并济、飘逸自然。为了更好地展现峨眉武术的特点,峨眉女团的姑娘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她们不仅要和拍摄团队充分讨论,还要不断地打磨细节。如果踢腿动作不够整齐,那就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要是舞枪画面不够美观,那就反复找准角度;哪怕是一个抱拳的动作,都能比划10多遍。
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们挥汗如雨,身上也留下了训练的痕迹。张婧萱是个不服输的姑娘,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她还会自己加练,以至于第二天吃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在颤抖;陈禹霏每次训练都会准备两套衣服,上午练完,汗水浸湿了衣服,就再换一件接着练;年纪最小的李诺菲基础较差,但是在姐姐们的耐心指导下,她的动作也越来越干净利落……
对于凌云来说,练武过程中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却说:“这不是伤,而是我们的勋章,为的是用峨眉武术展示中国非遗的魅力。”
在巴黎奥运会前夕,身负“十八般武艺”的峨眉女团首次踏出国门,来到巴黎亮相。在塞纳河畔,伴随着古筝的声声悠扬,峨眉女团身着代表五环颜色的中式服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武术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在巴黎,峨眉女团实现了传统与潮流的碰撞,让世界看到了东方之美。
如今,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已经成为了峨眉女团日常拍摄的场所。朱漆殿门、青苔石板,古建筑的厚重感与视频想要传达的意境相得益彰。在这里,峨眉枪劲力饱满,峨眉剑分花拂柳,山林间、大殿前,经常能看到身着“峨眉青”功夫服的“女侠”们大展拳脚的身影。
山下的武馆也因为峨眉女团的走红而变得热闹起来。不少人特意从外地赶来,把孩子送到武馆求学。小朋友们下腰踢腿有模有样,尽管很辛苦,但仍然咬牙坚持。凌云觉得,在这些孩子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凌云心中怀着对武术的热爱,眼中充满希望的光芒,一直在为梦想努力奔跑。而在她们一招一式之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绽放出越来越绚丽多彩的光芒。
本文总结了凌云从个人成长为峨眉武术传承人的历程,讲述了她创建峨眉女团的过程和目的,阐述了女团成员们的努力付出以及她们在国内外传播峨眉武术文化的成果,展示了她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体现出从个人到团体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