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体育课不得被挤占,北京教委新规:中小学体育工作大变革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包括体育课课时要求、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提升等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海淀区学校以跑步为契机开展的“开学第一跑”活动。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此措施旨在大力推广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联赛,并且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坚决杜绝“阴阳课表”以及“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一、体育课课时要求**小学和初中需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则要有3 - 5节体育课。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必须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落实体育课大单元教学、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学以及高中模块化教学,积极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试点。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同时,每节体育课要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体能练习,并且要做好运动负荷监测,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和随意性。**二、学生体育活动**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至少1小时为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推广体质强健计划,开展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跑步距离建议,如小学1 - 2年级每次200 - 500米,3 - 4年级600 - 800米,5 - 6年级800 - 1000米,初中1500米以上,高中2000米以上。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像球类、跳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飞盘等新兴运动。义务教育学校要落实大、小课间时长要求,督促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探索本校特色活动项目。**三、班级联赛与运动会**学校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其中至少组织1场“三大球”班级赛。班级联赛要体现对抗性,全员和全过程参与,鼓励师生共同参赛。学校或集团校每年春、秋季分别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并且优化市级小学生运动会的办赛形式,由全市集中举办改为各学校分散举办。**四、学生体质提升**通过整合、分析和比对市、区、校三级学生体测数据和体检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学生线上“健康师”辅助机制,让家长能动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锻炼。对于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学校要精准区分类型,设计锻炼方案,实行“一生一案”的锻炼促进机制。各区针对本区体质健康统测排名后1/3的学校实施帮扶计划,针对薄弱项目实行弱项强健行动,强化上肢力量提升,小学、初中要在2025年底前配齐单杠等体育设施。此外,海淀区各校以跑步为契机,将体育运动与开学典礼创意结合,形成“开学第一跑”的运动风潮。像双榆树中心小学、北外附中和学院路小学等学校都积极开展了相关活动,这体现了海淀区坚持“健康第一,阳光成长,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教委发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措施,涵盖体育课、体育活动、班级联赛和学生体质提升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展示了海淀区学校的积极响应情况,体现出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推进,以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905.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