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2024年财险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解读。通过保费收入、净利润、不同类型财险公司的表现等多方面数据,展现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分析其中的增长推动因素以及面临的困境等。
2024年,财产险行业在资本市场回暖、保险行业盈利能力整体提升的大环境下,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表明,2024年财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寿险业保费增速为5.7%。到目前为止,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已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保险业务收入4415.22亿元,同比增长6.8%,在剔除首年展业的申能财险后,行业净利润77.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3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2024年四季度,财险公司呈现出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的趋势。一方面,2024年资本市场表现良好,部分保险公司把握机会合理配置资产,投资收益大增,有力推动了净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行业的“马太效应”显著,头部险企凭借品牌、渠道、技术和风险管理等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比例,带动了整个财险行业净利润的增长。在保费和净利双增的情况下,投资收益是关键因素。截至2024年末,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415.22亿元,其中56家保费正增长,27家险企增长率超10%,众惠相互、渔业互助保费增速超100%。净利润方面,剔除申能财险后,行业净利润77.21亿元,同比增长60.35%。国寿财险保费规模仅次于“老三家”,2024年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净利润居首,达超19亿元,同比增长37%。中华联合财险净利润9.44亿元排第二,排名较上年上升2名;英大泰和财险、鼎和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8.78亿元和7亿元,较上年下滑,分列第三、第四位。紫金财险2024年盈利大幅增长,以4.83亿元净利润排第五。不过,2024年也有不少财险公司亏损。申能财险净亏损24.57亿元,新设立的它亏损或许与去年受让天安财险保险资产有关,其车险业务也面临承保利润挑战。永诚财险、亚太财险、诚泰财险、比亚迪财险、现代财险、前海财险2024年亏损超亿元。尽管有亏损较大的公司,但整体财险行业利润表现不错,资本市场回暖是利润飙升的重要因素。投资端来看,财险公司投资表现稳健,投资收益普遍向好。75家财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达3.96%,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除中石油专属财险外均实现综合投资正收益。其中16家险企投资收益率超5%,鑫安汽车综合投资收益率8.70%排第一,汇友互助和紫金财险分别以6.64%和6.33%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此外,承保端成本的把控对提升财险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很关键。2024年,73家财险公司(去除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和劳合社)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9.25%,中位数为102.80%,较2023年下降0.59个百分点,近六成非上市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数据较去年优化。2024年财险市场马太效应持续。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国寿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111.83亿元独占鳌头,是唯一超千亿的公司;中华联合财险681.51亿元紧随其后,华安财险151.45亿元排名第三,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排名前十的公司揽下约六成市场保费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除安信农险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外,中原农险、国元农险、阳光农险、安华农险等专业农业保险机构2024年全部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4.22亿元、3.73亿元、3.73亿元和2.05亿元,其中3家保费收入超50亿元,且这4家农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均低于100%。业内认为我国农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险持续扩面,需求和规模不断增长。外资财险公司也表现出色,2024年16家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9%,净利润同比增长6.68%,仅安盛天平一家外资险企小幅亏损。车险是安盛天平重要业务板块,业内认为车险市场竞争影响其综合成本率。综合成本率方面,半数外资险企低于100%,苏黎世、日本财险和东京海上最低,分别为80.34%、79.1%和40.41%。外资财险公司保费规模虽仅占非上市财险公司整体的8.1%,但凭借外资股东经验,依托全球化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专业护城河成效显著,在精细化和差异化业务路线表现突出,承保盈利能力普遍较强。车企系险企方面,国内现有众诚保险、鑫安汽车、合众财险和比亚迪财险四家车企系保险公司。2024年除鑫安汽车车险业务保费增速大幅下降(同比下降30.07%)外,其他公司表现较好,比亚迪财险保费规模突破13亿元,合众财险同比增长32.17%(众诚财险暂未披露)。然而,车企系险企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众诚保险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比亚迪财险、合众财险和鑫安汽车分别实现净利润 - 1.69亿元、- 0.45亿元和0.01亿元,共同面临综合成本率普遍较高的问题,比亚迪财险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居首,其余两家险企也超110%。这或许与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有关,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数据累积不足导致定价不确定,维修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尤其电池组维修和更换成本占比较大,赔付压力大,且市场竞争激烈压缩利润空间。不过,整体而言车企入场新能源车险仍有优势,如加强合作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等。面对新能源车险发展瓶颈,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推出相关指导意见,推动供需改革,化解经营亏损等难题。展望今年,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财险行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存量竞争加剧,尤其是车险和传统非车险业务;二是继续发展健康险、责任险和家财险等险种实现稳定保费增长;三是在车险领域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赔付成本,多方协同下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有望改善;四是经营业绩分化加剧,中小险企承保压力巨大,承保端改善空间有限。
本文总结了2024年财险业在保费收入、净利润等方面的整体表现。阐述了双增长背后的推动因素,包括资本市场表现和行业马太效应等。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财险公司如农险、外资、车企系险企的表现特点,既有盈利表现良好的,也有面临困局的。最后对财险业今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