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良言”如何在检察履职中落地?,从代表委员“良言”到检察履职“良策”的转变之路

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将代表委员的“良言”转化为检察履职的“良策”。文中列举了多个具体事例,如在加强特定群体权益法治保障方面,代表提出建议后最高检指导相关检察工作;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方面,代表提出建议被纳入重点督办建议并得到积极办理;还有针对其他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最高检各部门积极行动,如公益诉讼检察厅为特定群体撑起“保护伞”,未成年人检察厅推动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工作,并且最高检还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向更深入有效的方向转变并注重成果转化等内容。

最高人民检察院:把代表委员的“金玉良言”转化为检察履职的“妙计良策”

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提案犹如智慧的种子。最高人民检察院深知这些“良言”的价值,正积极努力地将它们转化为检察履职的“良策”。

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例,部分高铁站存在盲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不完善的情况,高铁动车无障碍座椅设置也无法满足残疾人出行需求。北京铁路检察机关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提出相关建议后,积极走访调查。吕世明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特定群体权益法治保障的建议,最高检收到建议后,指导地方和铁路检察机关精准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明确监督重点的同时,与相关部门携手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就像徐向春所说,吕世明代表不仅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还和检察机关共同努力解决问题,通过深入沟通和密切协作,更好地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出行充满爱与便利。

再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方面。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曹司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姝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协同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的建议。因为在一些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当现象,如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线索未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她的建议很快被纳入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牵头办理的重点督办建议之中。最高检承办人员一直与袁姝保持密切沟通,耐心答复建议内容,还邀请她参加相关座谈会和研讨会,让她深入了解建议办理落实过程。2024年9月,一份详实的答复书送到袁姝手中,最高检表示将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协同联动,推动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多种监督的配合协作以形成执法司法合力。

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最高检也积极作为。有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特定群体权益法治保障,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承办人员与代表共同调研,核实问题线索并依法提出检察建议,还积极拓展成果应用,为特定群体共享美好生活撑起“保护伞”。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将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案一心理救助”纳入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承办人员深入调研、梳理情况后针对性答复,还列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大推动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工作力度。

最高检在办理建议提案时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024年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214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84件,始终坚持“办前先沟通,办中勤沟通,办结再沟通”,与代表委员充分沟通联络、合力调研,在共商中凝聚共识、推进共办。并且积极推动建议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解决型”转变,由“落实型”向“转化型”转变。例如邀请代表委员参加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乡村振兴专题活动等,还结合建议提案发布典型案例,紧扣“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把建议提案中的法治期待变成检察履职的目标任务。

正如最高检办公厅相关负责人所说,建议提案既是有力监督,更是有效推动。最高检将继续高质量办理每一件建议提案,进一步加强跟踪落实,努力打通办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将建议提案中的好想法、好点子转化为实际的司法实践。

最高人民检察院重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积极将其转化为检察履职的具体措施。通过多个事例展现了在不同方面的努力,如无障碍环境建设、执法司法衔接、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未成年被害人救助等,还在办理过程中注重沟通协作并推动办理向更有效方向转变,未来也将持续加强成果转化工作。这体现了最高检积极吸纳各方智慧,不断提升检察工作质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决心和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603.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14:34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