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由于产业用地不足而选择“扩区增容”,与荥阳市合作共建的情况。包括扩区的背景、目前取得的成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还提及从全国层面看这种扩区模式也是多地解决产业用地不足问题的方式。
截至当下,科学城片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多个实质性的进展(资料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的首席记者孙科报道。
郑州高新区与荥阳市“携手”,在今年将会有重大动作。
2025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新 - 荥阳合作共建区起步区的建设。
从合作协议的签订,到市级层面再次着重部署,郑州高新区“扩区增容”,迎来了发展的新征程。
与荥阳“牵手”之后,郑州高新区的面积扩大了2.75倍。
在河南,开发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场和主要动力源泉。
就拿郑州高新区来说,在2019 - 2023年期间,高新区的瞪羚独角兽企业数量从109家增长到了243家,累计培育的企业数量达到794家,企业数量在全省瞪羚独角兽企业中的占比超过3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有47家,占河南省的11%。
然而,在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个问题变得日益棘手:产业用地匮乏。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透露,在2022年的时候,郑州某开发区待建区域大概有24平方公里,在这待建区域里,产业用地面积还不足5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短缺、未来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了产业项目落地的阻碍和关键制约因素。
郑州高新区同样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那要如何解决呢?一场关于开发区“扩区增容”的改革应运而生。
当年,郑州召开区域合作共建工作推进会,郑州高新区与荥阳市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不久之后,郑州印发文件,将与高新区相邻的荥阳市广武镇、高村乡全域纳入扩区范围,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是广武镇的部分区域和广武村,面积为61.64平方公里。
扩区之后,高新区的面积从99平方公里变为371.5平方公里,足足扩大了2.75倍。
从规划逐步走向实施,区域发展进入到了“关键之年”。
经过两年多的布局,郑州高新区和荥阳的“牵手”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高新 - 荥阳合作共建区起步区(以下简称科学城片区)采用“管委会 + 公司”的模式,当地设立了合作共建区起步区科学城管委会(筹)、科学城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以及科学城投资开发集团公司。
其中,科学城管委会(筹)是科学城片区经济管理综合协调服务的机构,主要负责起步区内的所有经济管理职能,统筹协调科学城片区的相关工作。
科学城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具体负责科学城片区的社会管理事务。
郑州高新科学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区域一体化城市运营服务商,负责起步区范围内的土地一、二、三级开发、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等工作。
不过,在共建期间,双方遭遇了管理运行不顺畅、干部活力不足、征地拆迁推进缓慢、历史包袱日益沉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城的开发建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城管委会(筹)上报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提出方案,并与荥阳市多次商讨沟通。
2024年8月15日,科学城管委会(筹)以高新区管委会的名义,向荥阳市政府发出《关于恳请协调推进高新区实现合作共建区起步区(科学城)全面管理的函》。到了9月底,郑州高新区正式实现对科学城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全面管理。
随着职能权责进一步明确,科学城的建设步入了“加速”阶段。
截至目前,科学城片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多个实质性进展,例如在区域发展规划方面,完成了科学城道路竖向及排水专项规划中期成果的汇报;科学城城镇开发边界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完成了科学城核心地区城市设计方案的编制并提交了初步方案……
在土地征收方面,正式启动了科学城土地征收工作,相关方案已经通过评审;完成了区域开发投资总体测算。
同时,顺利完成了土地、规划、经济指标统计、项目立项、企业工商注册等经济职能的延伸覆盖等工作。
2025年是科学城全面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后的第一年,也是区域发展从规划迈向实施的关键之年。
科学城片区已经做出了具体安排:推进科学城3条南北向贯通道路、1条东西向贯通道路的建设,初步解决科学城与高新区、郑州市区的交通瓶颈问题;推动智能制造综合开发首开区项目开工;推进郑州庙湾水库项目、科学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河南工业大学智能工程学院项目、郑州轻工业大学拓展校区项目的建设等。
解决“痛点”,扩区成为全国多个开发区的“解题”之道。
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用地不足是困扰开发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多个地区的解决方式与郑州高新区类似。
早在2003年,西安经开区就和高陵区合作共建泾渭工业园;2021年3月,西安经开区又与临潼区携手,共建渭北新城。
一系列举措使得西安经开区迅猛发展,在“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中,西安经开区在经开区序列位居全国第13位、西部第一。
此外,近年来,安徽的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等都已经开启了扩区模式。
面对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如何利用好开发区这个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各个城市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郑州高新区因为产业用地不足而与荥阳合作扩区的情况。包括扩区的成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还阐述了这种扩区模式在全国的普遍性,体现了各地在应对开发区发展难题时的积极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