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这场20世纪人类自然灾害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着重讲述了马希融在地震前发现异常并预警,却未被重视的过程,还提及了青龙县成功防震的例子,最后进行地震后的反思,强调重视预警、科学防震的重要性。
1976年7月28日,一场震级达7.8级的唐山大地震,把唐山人民的家园无情地摧毁成了废墟。在这场灾难里,无数生命消逝,据灾后统计,多达24万人丧生,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这是20世纪人类自然灾害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灾难。然而,在地震来临之前,就已经有人察觉到了异样。有一位唐山某煤矿的科长,他在震前九小时向上级致电,告知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并建议采取紧急措施。但由于他身份低微,他所说的话根本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在意。这位科长就是马希融。马希融,1933年生于唐山。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唐山煤矿众多,急需矿业人才,北京的许多大学都开办了矿业技术系。1956年,马希融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煤炭工业学院,他在学校里一心钻研,梦想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煤矿专业和地理之间存在很大联系,马希融对地理研究十分痴迷。大学时期,他看过不少国外地震的报道,这让他产生了如何精准预防地震,使人类免受地震灾害之苦的疑问。于是,他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到图书馆研究地震,只是当时相关资料匮乏,这只能成为他的一个兴趣。毕业后,马希融在唐山一所煤矿担任技术员。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并且多次取得突出成绩,几年后被提拔为科长。工作之余,他依旧在研究地震预防。1976年7月初,马希融发现地电阻率急剧下降,他专门买了车票到外地做同样实验,发现外地地电阻率处于正常波频。这一不寻常现象让他警觉起来,经过持续观察,他最终发现唯有唐山范围内出现这种异常。随后,他向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发出紧急预告,实验数据也被送到了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派了专家赶赴唐山。可是,经过几天观察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线路原因造成的。马希融持有不同看法,然而他还没说完,专家就打断他说,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整个唐山就要经历一次大震,那不就毁了吗?说完,专家们还笑了笑,毕竟马希融不是专业的地理研究人员,他们本来就不信任他的话。为了给马希融解惑,专家还说,如果按照他的思路,唐山市现在应该发生很多小震,因为大震来临前往往会有小震作为铺垫。马希融反驳说万一先有大震后有小震呢?专家却不以为然地表示,在目前的世界地震史上,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说完,专家也不想多言,起身就要走,走之前还问马希融要了地址,表示会寄一些专业书籍给他学习。对于马希融热衷研究的精神,专家们比较欣慰,但非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他们根本不认可。时间来到7月26日,马希融发现地电阻率急剧下降,数据一天比一天低,他非常恐惧,因为一旦发生地震,整个唐山就会被毁掉。他再次向上级发出预警,可是身边的同事却嘲笑他,说他一个煤矿科长,天天研究这些干嘛,递上去上面还以为他不务正业呢。
但马希融并不在意同事的嘲笑,他内心万分焦急。其实早在1967年,我国优秀的地质专家李四光同志就指出,唐山地区很可能会发生大地震。但当时唐山布置的地震监测网没有异常情况,这句话最终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马希融递上去的预警报告如石沉大海,上级不仅不相信他的话,还找他谈了一次工作,指出他工作上的不足,对于地震二字,提都没提。实际上,不只是马希融发现了唐山地下存在的异常,北京地震研究部门的一位专家也发现了异常。他看到唐山部分地区的动物惊恐不安,猫猫狗狗喜欢在空地上不停活动,蚂蚁惊慌失措,地下水还不断上涨。他把观察到的现象报告给了上级,可是当时他的上级认为,如果因为一次不确定的地震预警就疏散唐山人民群众,会对身为重工业地区的唐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容易引起其他地区的慌乱,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在地震发生前的九小时,马希融注意到地面开始明显震动,特别是他所在的煤矿上,但很多人以为这是开矿炸药爆破后的正常情况,没有放在心上。马希融无可奈何,悲剧在7月28日下午3点42分降临了。一瞬间,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很多人震后被列为失踪,就是因为掉进了深不见底的地缝里,尸骨无存。震后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哭声和伤者的呻吟声。
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同地狱一般,即使过了几十年,有些人还是会每晚做噩梦,梦到地震时天崩地裂的场景和逝去的亲人。正如马希融所说,大震过后,小震群来临。刚从大震中幸存的人们正在搜救伤者时,小震又来临了,有些幸存者永远留在了废墟之中。中央领导亲自到唐山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看到眼前的景象,领导人们不禁落泪。不过,唐山市旁边的青龙县却出现了奇迹。当初,县地震探测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地质异常后,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县领导马上宣布青龙县进入地震预警状态,搭建防震棚,做好一切防震工作,学校、单位、全县人口都展开了防震演习。实际上,青龙县的县级领导通知了周边市县,也向上级做了报告。然而,和马希融的地震预警一样,没有得到上级的重视。虽然半个青龙县在地震冲击下成了废墟,但青龙县竟然没有一人死亡。青龙县后来成为了预防地震的楷模县,中央专门将这里的防震经验刊印成册,下发给各级行政机关供学习。
地震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如果马希融的话能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唐山大地震的损失或许会减少很多。但当时唐山是重工业城市,一旦因为不确定的地震消息进入全面防震状态,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市级、省级的领导同志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请国家地质来探测后才放心,可地震本就难以捉摸,一味迷信他国例子只会带来灾难。好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痛定思痛,在全国范围内从南到北进行了系统化的防震演练培训。而且随着科技发展,我国研发出了更先进的地震预测系统,可以随时检测地壳运动,只要有轻微震感,就能立刻做出防震措施。经济发展与人命相比,人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毕竟有人才有经济,人都没了,要经济有什么用呢?再说马希融,唐山大地震后他受到了国家地震局的重视,他把自己的经验讲给地震专家们,还拿出了自己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在某次会议上,他流着泪说,只希望能精准预警每次地震,不再发生像唐山大地震这样的悲剧。他连续发表多篇论文,1980年他发布的《地震预知》一文引起了国内外地震专家的重视。作为拔尖人才,他曾四次被中央领导人接见,他的事迹在各个权威媒体都有报道。到了晚间,马希融常常想起唐山大地震,还是会因为当时没被上级重视而热泪盈眶。其实,当年唐山大地震后果严重,一方面是自然灾害本身,另一方面是迷信教条。当时我国科技不发达,遇到这类问题首先参考国外的防震经验。然而,自然灾害是没有规律的,不可能每次都是先小震后大震。总的来说,唐山大地震既是自然灾害,也是值得迷信者反思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学习防震演练,改进地震预警系统,才能把地震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唐山,在很多人心中是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疤,但人们相信,现在和以后,那种惨痛场景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本文通过讲述唐山大地震前马希融的预警被忽视以及青龙县成功防震的事例,指出当时人们过于迷信教条和重视经济而忽视地震预警的错误。同时强调在地震预防方面,应将人命放在首位,并且要不断改进地震预警系统,科学地进行防震演练,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