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苑社区:志愿服务背后的故事

锦苑社区的志愿服务情况,包括志愿者为社区内不同人群提供服务,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人员构成,以及社区在引导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实施正向激励等方面的措施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等内容。

锦苑社区:志愿服务背后的故事

2月13日早晨8点,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苑广场西南角的“V小暖驿站”,已经开门营业且灯光亮起。环卫工人魏香莲和贾培凤正在屋内休息,锦苑社区志愿者解兰珍还为她们的水杯添满了热水。在驿站内,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感觉格外舒适。同一日,在“V小暖驿站”内,锦苑社区志愿者解兰珍还为外卖小哥送上了一杯热茶,这小小的举动,却充满了浓浓的关怀。

往南走50米,“V笑生活帮”小屋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像“头等大事”理发、“老班长”维修和磨菜刀等项目的志愿者们正在做准备工作,他们都在满心期待着居民们的到来,就像等待亲人归家一样充满热情。

锦苑社区党委书记杜文秋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社区一直充满活力,非常温暖,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一支热情似火的志愿者队伍——邻里帮志愿服务队。”据了解,目前这支志愿服务队已经拥有5220名成员,而锦苑社区常住人口为3926户,共计10019人。这就意味着,在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里,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名成员是志愿者。

锦苑社区的居民自治效果显著,志愿服务也开展得扎实有效,那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里有12位网格党支部书记,他们就像12棵“不老松”。实际上,锦苑社区的起点并不高。胜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崔伊婧介绍说,锦苑社区于2019年成立,在当时的油田移交小区里,它是单体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员结构最复杂的小区,存在居民诉求复杂、治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要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关键在于‘改变观念’。以前,居民的生活服务都是单位职能延伸而来的,现在则需要居民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参与社区工作。”

引导社区居民“迈出家门”是第一步。杜文秋表示,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社区组织了多场文艺和普法活动,从中发现了积极热心的居民代表。“他们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是可以先行一步的人。”当时57岁的魏丽丽就是其中一员,后来她和另外两名骨干一起成立了锦苑社区邻里帮志愿服务队。

可是人员还是比较有限,那该怎么办呢?杜文秋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依托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12位网格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了12支“红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吸纳了107名楼栋党小组长、296名党员中心户成为志愿骨干,他们带头承担起“头等大事”等128个志愿服务项目,从而筑牢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主心骨”。

卢德树是锦苑社区12位党员“不老松”中的一员,作为锦苑社区的一名网格党支部书记,他认领了“头等大事”志愿服务项目,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理发技术,为居民提供理发服务。卢德树说,由于长期为社区服务,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卢帮主”,“这个称呼可是大家对我的高度认可啊!”

杜文秋说:“这12名网格党支部书记,至今仍然奋战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我们社区的12棵‘不老松’。”

专业社工进驻,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随着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魏丽丽等志愿者意识到,“志愿服务必须不断升级,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与此同时,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也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项目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志愿服务朝着常态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对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有利。但是,怎样培育优质的志愿服务项目呢?如何科学地运作项目呢?项目申请书该怎么写呢?项目经费又如何合规使用呢?

崔伊婧表示:“仅靠志愿者自身的力量想要实现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胜利街道引进专业组织来培育社区书记,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与锦苑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派遣2名专业社工长期驻点。在专业力量的支持下,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志愿服务项目化和项目服务专业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专业社工还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提升志愿者的“自我服务”能力。杜文秋说,在社工的指导下,今年锦苑社区“喜迎元旦 幸福相伴”文艺展演期间,志愿者不再仅仅是单纯地组织和完成演出,而是从宏观层面开展工作,成为活动的统筹者、策划者和执行者。“这样做不仅能够挖掘出志愿者中的能人,还提升了他们运作项目的综合能力,推动志愿服务走出社区。”

实施正向激励,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杜文秋说:“社区为志愿者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方面的帮助,我们也非常尊重志愿者。”只要志愿者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一定会送上一杯温水、一句问候和一把椅子。

锦苑社区每年都会开展志愿者宣讲活动,评选最美志愿者、优秀党员志愿者等,以此来激励志愿者。此外,志愿者还能够定期兑换“幸福食堂”餐饮券、享受“头等大事”免费理发服务。社区对志愿者进行正向激励,志愿者通过志愿活动“反哺”社区,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奔赴的良好关系。

志愿服务活动还为居民协商议事、化解纠纷、参与社区治理搭建了平台。在锦苑社区的“V笑大碗茶”志愿服务活动中,居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社区里的大小事情,都在这杯盏之间交流探讨。之前,居民梁玉春在喝茶的时候,提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等问题,并且建议搭建停车棚、安装充电桩。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且及时采纳了这个建议。目前,社区已经搭建了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梁玉春高兴地说:“没想到在‘V笑大碗茶’喝茶聊天,还能解决问题,真得为咱们社区的志愿者点赞!”

众人的智慧汇聚起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社区还吸纳快递员、外卖员成为社区志愿宣传大使,让他们面向商家宣传社区公益理念,从而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杜文秋说:“有一位外卖小哥就为社区‘幸福家园’志愿项目带来了120个手工养生锤的订单。”

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吕国强说:“我们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构建‘新志愿 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引导志愿力量有机嵌入社会治理,协同参与公共事务,共同提供社会服务,推动形成一批人人有爱、人人志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志愿服务活力场景。”

锦苑社区在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引导居民观念转变、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专业社工进驻以及实施正向激励等多种举措,构建起了良好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治理水平,也营造了温暖和谐、人人参与的社区氛围,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注入社区。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997.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