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阿尔都塞从被高等师范学校录取后的经历,包括他的战俘经历以及从他1945年的战俘日记中选取的一些所思所想内容。通过描述他的生活轨迹、战俘期间的遭遇以及日记中的各类感悟、引用语录等,展现了阿尔都塞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内涵。
1939年7月,路易·阿尔都塞被高等师范学校录取。当时他正在里昂读预备班,被录取后他先是在瑞士度过了假期,而后前往莫尔旺的拉罗什米莱,住在外婆玛德莱娜·贝尔热(本姓内克图)家。在圣奥诺雷莱班疗养期间,突然收到动员令的他,主要在伊苏瓦尔的卢瓦尔河畔参与军官学员培训。然而,猩红热的复发使他获得了漫长的病假。1940年3月25日 - 4月15日,阿尔都塞准尉参加了朋友保罗·德·戈德马尔和马尼·卡尔塞在普罗旺斯的婚礼,之后还到蓝色海岸旅游,之后又回到拉罗什米莱。在这里,除了阅读和种菜,他还关注着德国对挪威发动的闪电攻势。之后他返回伊苏瓦尔。但5月17日溃败开始,他被疏散到瓦讷,于6月21日成为德国人的战俘,并且未发一枪。他先后被关在多个集中点,却没有趁乱逃跑。1940年9月9日,阿尔都塞到达不莱梅北部的桑德波尔斯特营地(XB号战俘营)。9月17日,战俘们依据能力被筛选,普通士兵被编入工作队(劳动队)。年轻的准尉此前军事训练尚未完成,德国人更倾向将人关进士兵营而非军官营,因为军官营战俘可免劳役。接下来的三个月对阿尔都塞来说无比痛苦,他要做苦力,插木桩、清理沼泽,生平首次挨饿,还得忍受寒冷和潮湿,心情变得忧郁。身体状况变差加上1941年2月开始的疝气,他先是被转送到布亨(工作队中转营),不久又被送到离施莱斯维希很近的XA号士兵战俘营中心营。与其他战俘不同,他在几个月后回到布亨,1941年8月被收容进营地外的防疫站,8月22日返回,此后直至1945年5月初战俘营解散,除少数几次,他再未离开中心营。1945年8月6日,在卡萨布兰卡与家人团聚的阿尔都塞写信给朋友保罗·马蒂亚斯,表示自己从那场“可恶的冒险”中幸存,但健康受损,未来首先是康复期。10月,他回到高师,在尤里姆街开始新生活,且之后三十五年都未离开。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选取了阿尔都塞1945年的战俘日记来展示他当时的思想。日记内容包含1月16日一些关于面孔在黑夜中浮现又消失的描述,充满神秘氛围;1月23日引用让·保罗的话表达对时间分配于微笑、叹息和爱的看法,以及魏玛的卡尔·奥古斯特亲王的话语;1月24日提到回忆在灵魂中的暗暗移动;2月7日的梦境中有牧场、女孩和遗忘雨伞的情节;2月14日讲述小神父斯坦尼米尔斯基的故事;2月15日有诸多关于历史人物如腓特烈二世、路易十四、拿破仑等的轶事与语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与观点;3月12日和B的谈话涉及诗歌风格演变的感悟;1945年5月12日从营地发出的最后一封信中传达出战争突然结束、等待被遣送回国且自己各方面都好等信息。
本文详细阐述了路易·阿尔都塞的一段人生经历,从学校录取到战俘生涯再到回归正常生活,并且展示了他1945年战俘日记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对生活现象的感悟、对历史人物话语的记录等多方面,反映出阿尔都塞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思想侧面。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