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冬会中的表现,包括雪上项目的突破、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项目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从北京到哈尔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竞技表现的亮点,同时也指出对标米兰冬奥会仍存在差距,还讲述了国际滑雪登山联合会秘书长对亚冬会滑雪登山项目相关看法等内容。
中国冰雪运动在亚冬会的表现是其厚积薄发的见证,中国冰雪项目正打破“冰强雪弱”格局走向均衡发展。不过,成绩虽喜,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冰雪运动在备战米兰冬奥会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代表团亚冬会创佳绩 米兰冬奥会仍需努力
雪上项目的惊喜突破
在本届亚冬会里,中国队于32个雪上小项赛事中拿到19金18银14铜,雪上项目的金牌贡献率首度超越冰上项目,成功打破多年的“冰强雪弱”模式,这无疑是最令人惊喜之处。
▲ 王瑀晨(右)/朱磊在亚冬会双人滑比赛中名列第五
中国花样滑冰队在本届亚冬会表现不佳。北京冬奥时,有隋文静/韩聪这样的强将,然而三年后的亚冬会,中国队不仅无金入账,奖牌数也跌至历史新低,仅任俊霏/邢珈宁组合收获一枚冰舞银牌。
这种结果其实早有伏笔。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双人滑项目人才出现断层。年轻选手成长缓慢,在国际赛场露面次数少,下月世锦赛都没有中国双人滑组合参赛。亚冬会时中国队仅派出一对选手,最终成绩甚至排在菲律宾选手之后。
花滑单人项目也不乐观,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渐大。男单方面,金博洋因伤缺赛,戴大卫失误较多排名第四;女单中,朱易和安香怡分列第五、第六名。这表明中国花滑各技术环节都有待提高,人才衔接也存在问题。
短道速滑赛场上的“中韩大战”,中国队(2金2银4铜)不敌韩国队(6金4银3铜)。虽然林孝埈夺冠、女子接力队逆袭,但中国队整体表现起伏大,人才储备问题也暴露出来。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表示,失败是成功的铺垫,希望选手们总结经验。放眼世界赛场,中国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欧美强队实力强劲,中国队要在米兰冬奥会取得好成绩任重道远。
中国冰雪运动的“追赶者”角色未变
▲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冬会(图源/新华社)
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历程
2015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权的获得,给中国冰雪运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从北京周期到米兰周期,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迅速。
北京周期,中国竞技冰雪运动完成了“补缺项”和“抓参赛”任务。冬奥周期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后冬奥时期在“扩版图”“强基础”上持续努力。像“十四冬”,规模空前,很多省份首次参赛且取得奖牌。
群众冰雪和冰雪产业方面,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关注度和参与规模提升。2022 - 2024年4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2.13%,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冰雪场地设施也在增加,2022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较上年度增长8.45%。同时,国家政策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各地构建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带动消费。
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竞技亮点
王磊表示,本次亚冬会中国在传统优势项目基础上,争金夺牌范围扩大。速度滑冰获11金,雪上技巧项目6金,越野滑雪5金,滑雪登山包揽新设项目全部9枚奖牌。这些成绩源于国家发展和运动员的努力。
本次亚冬会中国参赛运动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年龄层次丰富,既有老将担纲,又有新人涌现。从成绩看,中国冰雪运动在“育人才”“强弱项”上有新进展,亚冬会成为米兰冬奥会前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的重要机会。
对标米兰冬奥会仍有差距
尽管亚冬会成绩出色,但对标米兰冬奥会任务,差距仍存。国际竞争激烈,传统冰雪强国和亚洲近邻在不同项目竞争力强,给中国队备战带来压力。而且米兰冬奥会部分项目参赛资格争夺激烈,中国队的资格获取形势和代表团规模不容乐观。
王磊表示要深刻剖析自我,学习夏季项目运动员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提高训练实效,提升冬季项目竞技实力,完成米兰冬奥会参赛任务。
另外,国际滑雪登山联合会秘书长丰坦对亚冬会滑雪登山项目有诸多看法。滑雪登山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亚冬会赛场是该项目在综合性运动会的理想赛道,国际滑登联也期待更多国家参与滑雪登山项目。
中国冰雪运动在亚冬会取得了一些成绩,雪上项目有突破,整体竞技表现也有亮点。但在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存在问题,与世界强队相比仍有差距。在冰雪运动发展历程中,群众冰雪和冰雪产业发展良好。面对米兰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仍需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同时,滑雪登山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和亚冬会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中国在冰雪运动多元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