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欧营铜器:千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带您走进许昌市襄城县欧营村,了解这里的欧营铜器。从热闹的庙会中自豪的打锣手引出欧营铜器这一当地特色文化,讲述它的种类、传承历史、制作工序,还介绍了其入选非遗名录后的新活力,包括在电商平台助力下的产业发展,以及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等方面。

□本报记者 王平 杨伟

在2月12日的许昌市建安区张公祠元宵节庙会上,咚咚的敲鼓声与咣咣的打锣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打锣手张达庆满脸自豪地说道:“这铜锣音准稳定、清脆响亮,又浑厚铿锵,是咱‘许昌造’!”而这铜锣,正是出自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的欧营村。

欧营村,这个有着“铜器之乡”美誉的地方,它的欧营铜器已然成为襄城县乃至许昌市传统文化中一张耀眼的名片。

欧营铜器包含社火铜器、舞台铜器、打击乐器等100多个品种,在传统戏剧、曲艺、舞蹈以及庙会、节庆等诸多场合都被广泛使用。70岁的欧阳廷如作为欧营铜器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介绍说,欧营铜器的制作技艺始于北宋,在明清时期兴盛起来,这里加工出的铜器音准稳定,音色浑厚圆润,而且经久耐用。

欧阳廷如自1976年就开始学习欧营铜器的制作技艺,将近50年的实践,让他对整套制作流程熟稔于心。他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音是灵魂。”在整个制作过程里,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工序,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完全凭借听力来确定铜器的音调,尤其是最后一锤,需要深厚的功底,只有用力恰到好处,才能定音准确。

欧营铜器的制作工序繁杂,熔炼、锻造、打磨、錾刻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其中最考验匠人的当属锻造环节,这一环节可谓是“千锤百炼”,匠人们要依据铜器的造型和用途,反复捶打铜坯,使其成型并且达到理想的厚度和强度。

2021年7月,欧营铜器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无疑为这项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欧营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铜器产业,借助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得欧营铜器畅销全国,并且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出口额连年递增,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就拿春节前来说,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客商Ricky在亚马逊外贸平台下单,指定购买了一套欧营村生产的海鸥牌乐器。

“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接触到我们的产品。现在我们的铜器年产量已经达到80余吨,产值1500余万元。”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样说道,公司正月初六就已经开工赶订单了。

千年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的接力。当地会定期举办铜器制作技艺培训班,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并且鼓励匠人创新设计,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铜器产品。

如今,欧营村拥有500多名铜器制作匠人,铜器年产量达到200吨。精美的欧营铜器已经名扬海内外,不管是专业的院团还是民间演出团体,都对欧营铜器赞不绝口。欧阳廷如说:“我们要让欧营铜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鼓励年轻人创新设计,让这门千年技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本文介绍了许昌欧营铜器的相关情况,包括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制作技艺的传承历史和特点、入选非遗名录后的发展、借助电商平台的产业发展以及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等。欧营铜器从传统走向现代,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结合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613.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