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深入讲述准东 - 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安徽的工作人员远赴新疆“探亲”引出这个工程的重要意义,包括它的输电能力、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其中的科技含量以及对新疆和长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等多方面内容。
国网安徽超高压公司党委书记焦震一行,历经近5个小时的飞行到达乌鲁木齐,又乘坐3个多小时汽车,从安徽合肥赶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仿佛是去“探亲”。而国网新疆超高压公司党委书记吕健攀也感慨万分,毕竟“5年了,‘网友’终于见面”。焦震还说:“新疆的电,照亮了我们长三角。”确实,±1100千伏准东 - 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准东 - 皖南工程”)长达33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受益的可不只是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也都从中获益。
在今年1月12日,受端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累计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去年,送端新疆准东昌吉换流站外送电量也达到3000亿千瓦时。记者实地探访准东 - 皖南工程,近距离感受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五彩湾戈壁滩上,空中的电线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昌吉换流站占地面积约415亩,这大概相当于40个足球场的大小。站内的3万多台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70多名运维人员全天24小时保障运检工作。附近的几座风电场里,巨大的风机像士兵一样一排排矗立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风能、光能等资源十分丰富,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3个千万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10余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而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负荷中心。
昌吉换流站运行值长梁富强介绍说:“换流站每天收到2亿千瓦时电能,这相当于7万吨标准煤所发的电,我们把它转化成1100千伏的直流电后向外送。如果把7万吨煤运往安徽,那得装满近1200节15米长的火车车厢,这些车厢排列起来能达到18公里长。现在,只需0.01秒就能完成绿电在两地间的传输,而且整个过程的损耗能控制在5%以下。”
2019年9月26日,作为国家“疆电外送”第二条大通道的准东 - 皖南工程正式运行。这个工程西起昌吉换流站,东至古泉换流站,全长3324公里,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它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传输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这3300多公里的“电力天路”,是靠一条条粗如手臂的导线连接起来的,由6000多座平均高达80多米、重180吨的铁塔架在高空之中。在电气工程里,交流输电电压等级高于1000千伏和直流输电电压等级高于±800千伏的输电线路被称为特高压输电,这种输电方式能够提高功率、延长距离、降低损耗。准东 - 皖南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赞誉为“电力珠峰”。
焦震说:“如今,每一秒钟,来自新疆的2000多千瓦时电,就可以点亮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2亿多盏30瓦的电灯。”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也表示:“我们累计外送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这些电量可以满足1.33亿户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需求,相当于就地转化标准煤0.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55亿吨。”依托新疆丰富的“风光”资源,昌吉换流站目前已配套接入超770万千瓦新能源电源,占比超过一半。
走进准东 - 皖南工程的两端换流站,就好像闯进了“巨人国”。一个个几十米高的庞然大物,低端换流变压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等有序分布着。在昌吉换流站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6层楼高的换流变压器,它就像是准东 - 皖南工程的输电“心脏”,通过两组重达数十吨的金属线圈,将电压升到1100千伏,并且把发电厂送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向外输送。
王鸿说:“换流站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我们攻克了多项行业难题,创新应用的多项技术、系统和装备,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突破性。”自201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电力、电子、机械行业数百家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15大类30余种代表国际同类设备最高水平的直流关键设备。
在采访期间,正好赶上昌吉换流站一年一度的大检修。检修人员操作吊车,吊起长达27米、总重量7.7吨的穿墙套管,像穿针引线一样精准地穿过墙体进行更新。被换下来的是首根国产±1100千伏直流输电用的穿墙套管,它从投运到现在已经安全运行5年了。
抬头看,与铁塔连接处的电线上有一串像“算珠”的东西。检修人员介绍说:“这串看起来简单的‘算盘珠子’,就是特高压专用的绝缘子,以前这种绝缘子全部依赖进口,国外的报价高达1000万元。国产化之后价格降到不足百万元,而且运行效果非常好。”
3300多公里外的皖南古泉换流站也在同步检修。这个面积相当于1000个篮球场大的站里,实时运行的设备多达6200多台(套),每天产生的各类数据超过13万条,但是运维人员还不到百人。
在智慧运检中心里,设备运行状态、站内实时画面都清楚地呈现在数字大屏上。变电运维班班长蒋欣峰轻轻点一下鼠标,数秒就能生成全站电流互感器运行状态的分析报告。蒋欣峰介绍说:“最初,巡检工作几乎全靠人工,单次巡检时间长达10小时。”现在,古泉换流站装设了1524台智能摄像机、1132套环境传感器以及300余套在线监测设备,这些设备与移动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四足机器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字化巡检队”。蒋欣峰说:“它们把数据传至智慧运检管控平台,我们足不出户,10分钟内就能完成巡检工作。”
准东 - 皖南工程一端连着新疆,一端连着长三角地区。5年来,这个工程改变了受端地区的用电结构,也带动了新疆的产业发展。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守军说:“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带动了电网相关的一批上下游企业加速发展。通过大容量的电力输送,新疆的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得到了进一步推动,有效缓解了长三角地区用电紧张的状况,扩大了清洁能源消纳范围,促进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截至去年底,准东 - 皖南工程年度输送电量达683.73亿千瓦时,连续4年位居全国特高压工程之首,占安徽省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9%,约等于该省69天的用电总量。
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良虎深有感触。近年来,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公司产能逐步提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在提高。他说:“过去,夏季用电紧张的时候,企业要让电于民,产能也随之降低。”但最近几年,情况明显好转,企业用电不再受到影响。
电力的有效保障和稳定支撑,助力安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24年,安徽省制造业表现出色,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焦震介绍说:“疆电入皖,不仅扩大了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供电‘池子’,还为长三角其他地区提供了可靠电能。”运行至今,准东 - 皖南工程的外送电量中,一半左右供安徽使用,另一半送往江浙沪地区,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尧说:“在准东 - 皖南工程的支持下,安徽省内已建成‘两交一直’特高压布局、‘四纵四横’500千伏骨干网架,并加快推动安徽电网升级为承接长三角外电的中心、省际转送的枢纽、绿色清洁能源资源配置的平台,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
准东 - 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多方面情况。首先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概况,包括其线路长度、输送容量等,展现出它在我国特高压输电领域的重要地位。接着阐述了工程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贡献,如电能传输效率高、损耗低,且大量输送新能源电力。还讲述了工程中的科技含量,例如换流站的多项创新技术、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等。最后强调了该工程对新疆和长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包括带动产业发展、改变用电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等,全方位展示了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