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展开,阐述了大会为广东妇女事业谋篇布局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团结、服务、改革等关键词的解读,展现未来5年广东妇女事业发展的实举措和目标,包括妇联组织如何团结妇女、服务妇女儿童、深化自身改革等多方面内容。
2月13日 - 15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于广州盛大召开。此次大会意义非凡,为广东妇女事业精心谋划布局,定下发展基调,并且选举出广东省妇联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以及全新的领导班子。
那么,广东妇女事业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广东6000多万妇女以及2000多万儿童呢?透过这场备受瞩目的“她”盛会以及《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能够借助一组关键词,洞察到未来5年广东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举措与“小目标”。
关键词一:团结
从推动中国制造业品牌走向世界、闻名全球的董明珠,到为生命科学未来照亮道路的颜宁,再到坚韧不拔、为国争光的跳水冠军全红婵,以及编织乡村振兴美好画卷的“荔枝妈妈”林常珍等等。广大妇女积极主动地融入广东发展的大局之中,在各行各业充满热情地干事创业,勇敢无畏地拼搏奋斗,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就像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坚固桥梁与紧密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为可靠、最有力量的得力助手。
在过去的5年里,省妇联积极团结并带领全省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齐心协力共同追逐梦想。
踏上新征程,“团结”依旧是省妇联工作的核心关键词。在《报告》中,“团结”一词被提及多达8次,例如:团结广大妇女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而奋力拼搏;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前行;为开辟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再造一个新广东而团结奋进等等。
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妇女,就需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各个环节,引领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具体来讲,广东将会深入落实“第一议题”学习等常态化、长效化制度,用心创新宣传方式,从而让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扎根于妇女心中。大力推进妇联媒体融合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使得“南粤女声”能够传播得更为广泛,“妇联好声音”能够唱响得更加嘹亮。
放眼整个南粤大地,无论是城乡社区,还是田间地头;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企业车间;从学校课堂到农家小院,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巾帼宣讲热潮。“她声音”把党的政策和主张传递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把时代的最强音传递给广大妇女群众,凝聚起前行的共识,激发起奋进的力量。
与此同时,妇联组织持续为妇女搭建释放创造活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全省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高达59.43亿元,助力56.8万名妇女增加收入、走向富裕;3.5万个“妈妈岗”、300多场“金凤展翅”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使1.2万人次的育儿家庭和2万人次的女大学生从中受益。
那么在未来5年,妇联组织要怎样继续团结带领妇女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呢?《报告》着重强调,要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发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其中,要深入拓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大力推行“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具体到细微之处,广东出台了不少“硬招”“实招”,例如:持续做好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实施“花开南粤 美在庭院”提质扩容系列行动,建设并办好妇女创新创业基地、女科学家分论坛、女性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关键词二:服务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定位为引领、服务、联系。而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是妇联工作最为关键的部分。
广东各级妇联在提升引领服务联系的精准性方面不断努力,更有效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全省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初一女生HPV疫苗接种率达到80%以上;率先出台母婴室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率先建立集中供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等等。
新时代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引领服务联系的精准性。《报告》提出,要让服务变得更加可感可及。
具体而言,要坚守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在办好妇女家庭可感可及的实事方面走在前列。其中包括全心全意营造发展环境、尽心尽力维护妇儿权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关键词三:改革
在广东,一支人数达37万的各级妇联执委队伍,为妇女提供专业的婚姻调解服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等。她们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妇女贴心的“娘家人”,在广大妇女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号角,特别提出要发挥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深化改革,恰逢其时。《报告》表明,全省妇联将深化妇联改革和建设,着力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妇联工作体系,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而让引领更具成效、服务更加可感可及、联系更加广泛紧密。
近年来,广东各级妇联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化和改进自身建设,已经开展了诸多探索:
壮大“娘家人”力量,村妇联主席进村“两委”的比例达到100%,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执委人数接近33万;
提升“娘家人”服务水平,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妇联服务型小程序“南粤女声+”,将妇联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做到妇女身边;
扩大“娘家人”覆盖面,全省建立“三新”领域妇联组织7.4万个,覆盖“三新”组织11万个。
省妇联举办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工作推进会暨培训班。广东省妇联供图。
这些探索的目的在于,让妇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知道找“娘家人”、能够找到“娘家人”、找“娘家人”能够得到帮助。
新时代新征程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报告》多次提及改革,多项举措令人期待:
全面加强妇联党的建设,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妇联干部队伍将更加熟悉政策法规、更善于组织协调、更具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妇女群众。
创新构建妇联组织形态,实施推进“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三年行动方案;推广在村建立妇女小组、在社区建立网格妇联。这意味着,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三新”领域,以及乡村、社区等基层,妇联组织将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工作将更加常态化开展,女主播、女外卖员、女性村民、女性居民等都能找到温暖的“娘家”,更有归属感。
善建善用新媒体提质增效,加强网上妇联建设,提质升级“南粤女声+”线上载体,努力打造妇女“点单”、妇联“接单”的数字生活新场景。可以期待,广东妇女将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平台反映问题、提出需求,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支持。
在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者、追梦的奋斗者。在新起点上,我们期待广东妇女事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广大妇女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章围绕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分析团结、服务、改革三个关键词,阐述了广东妇女事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妇联组织团结妇女的多种方式、服务妇女儿童的具体举措以及深化自身改革的计划等,展现了广东妇女事业的积极发展态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