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与领克历经三个月筹备协商后完成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阐述集团的双品牌策略、产销目标、面临的挑战,还涉及组织架构调整、销售与海外市场规划等内容,以及这一合并在中国传统车企应对市场变化中的意义。
历经长达三个月的精心筹备与反复协商,极氪和领克这两大汽车品牌最终迈向了合并的新征程。
就在近日,极氪与领克共同对外宣告,股权交割已经顺利完成,一个全新的极氪科技集团就此诞生。完成交易之后,极氪持有领克51%的股份,而领克剩下的49%股份依旧归吉利汽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所有,这就意味着领克正式成为了极氪旗下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此图片为AI生成。
极氪科技集团在合并之后,明确地推出了双品牌策略。极氪会将重心放在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主打中大型车型,在中型车方面以纯电车型为主,大型车则聚焦于超级电混车型;领克则会持续在20万元及以上的市场发力,小型车以纯电为核心,中大型车主打混动车型。
在合并的当口,极氪科技集团也为自己立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两年内达成年产销百万台的规模。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极氪已经精心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计划在2025年冲击71万辆的销售目标,其中极氪品牌要完成32万辆,领克品牌要完成39万辆。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极氪交付了222,123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幅度高达87%;领克交付了285,441辆汽车,同比增长接近30%。这就表明,为了实现2025年的目标,极氪需要实现44%的增长,每月平均销量要达到大约2.6万辆;领克则需要实现37%的增长,月均销量要达到约3.25万辆。不过,刚刚过去的1月,极氪的交付量为11,942辆,领克为30,077辆,两者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将是极氪科技集团的产品大年,预计全年会推出5款新车,其中有4款为混动车型。极氪将推出3款新车,领克计划推出2款。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2025年也被业内视为智驾争夺战的关键之年。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透露,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L3级自动驾驶即将正式落地,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车将会在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亮相,并且预计在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
除了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销量的实现也离不开组织架构的有力支撑。合并之后,领克的产品端从原先的项目制转变成两条产品线决策制,涉及产品规划、项目管理、硬件集成、功能集成等功能模块都划归各产品线负责。同时,研发能力中心由安聪慧直接管理,硬件和软件能力由统一团队负责,其中陈奇和姜军分别牵头智驾和智舱两块业务。
在销售方面,尽管两个品牌会独立运营,但也会建立像用户委员会这样的沟通机制,定期对相关决策事宜进行讨论和拉通。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用户委员会主任林杰表示,极氪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在三四五线城市,如果采用直营方式建店成本很高。所以,合并之后极氪将借助领克的渠道投资商资源,并且在后台共享领克的售后服务体系,不过在品牌的展厅方面,极氪和领克仍然会保持独立。
在海外市场方面,除欧洲之外的新兴市场将会合并成一个团队。极氪和领克计划在2025年在海外累计建成超过200家门店。
极氪与领克的合并,这不仅仅是吉利资源整合的成果,更是中国传统车企应对市场变化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尝试。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车企纷纷进行品牌整合,像长城汽车欧拉和哈弗的品牌整合,上汽乘用车荣威与飞凡的合并等,这些都体现了这种趋势。
本文总结了极氪与领克的合并事件,包括合并后的股权结构、双品牌策略、产销目标、面临的挑战,还提及组织架构调整、销售和海外市场布局等情况,指出这一合并是吉利资源整合成果,也是传统车企应对市场竞争加剧进行品牌整合趋势的体现。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