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期间备受关注的DeepSeek展开讨论,阐述其在AI圈子和区域经济领域引发的诸多话题,如为何只在特定城市产生等。同时提及国产电影《哪吒2》和宇树机器人出圈带来的类似反思,指出很多城市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等产业。文中分析了营商环境并非是这些明星企业诞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探讨了知识经济产业政策上头部城市的特色差异,强调在AI产业发展布局中人才密度和产业协同网络等隐形要素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当前“反思潮”可能出现的两种倾向,并提出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地缘基因”和“时空阈值”,真正的产业治理现代化应避免跟风,培育自身创新“微气候”。
在蛇年春节期间,DeepSeek无疑成为了海内外瞩目的焦点。它就像一颗投入AI圈子和区域经济领域这两大“湖泊”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在AI圈子里,它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热烈的讨论;在区域经济领域,也催生了数不清的话题,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为什么DeepSeek没有在其他城市诞生呢?国产电影《哪吒2》的火爆以及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的惊艳出圈,这两件事就像是两把火,让这种“反思体”迅速蔓延开来。原本只是关于DeepSeek的思考,如今扩大成了对某个城市为什么培养不出像杭州六小龙这样的企业或者产业的反思。春节假期结束后的工作日里,很多城市的管理者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进行密集的调研。在这一系列的反思当中,营商环境成为了被讨论最多的话题。然而,这真的就是问题的答案吗?2024年,中国社科院、中国贸促会、北京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分别发布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23)》《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3》等不同版本的营商环境报告。仔细研究这些报告就会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在营商环境评分上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距,甚至大部分中东部省份的主要城市,其营商环境评分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一现象表明,经过多年来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努力,各地政府在办事效率、政策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彼此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得很小。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在产业政策工具箱的完备性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代差”。我们必须认识到,把DeepSeek等明星企业的诞生和发展简单地归结于营商环境,这就像是把工业制造业的招商思维生搬硬套到知识经济上一样,是不合适的。我们也要摒弃那种“抛开企业自身事实不谈,营商环境就一点错误没有么?”的叙事逻辑,防止自己陷入自证陷阱。在知识经济产业政策方面,头部城市各有特色。比如北京中关村拥有“先行先试”的立法授权,深圳在跨境数据流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具备离岸金融便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推行“揭榜挂帅”机制等。虽然各城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针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特点所提供的差异化制度供给,这种政策上的“错位”为城市产业的差别化竞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再把目光转回到DeepSeek和AI产业上,决定它们发展布局的已经是一些隐形要素了。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相关研究,在全球AI领军企业选址时,政策优惠的权重已经下降到了12%,而人才密度(38%)和产业协同网络(29%)则成为了关键要素。有公开报道显示,部分知名高校的计算机学院每年都会向DeepSeek输送数量可观的优秀毕业生。所以,如何提高优质人才的供给能力,以及如何构建人才的交流网络,这或许是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此外,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营商环境只是企业、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科技企业成功的内因其实更为重要。市场上从来不缺少话题,从数字人、元宇宙到“百模大战”,也从来不缺少参与者,但是如何发现并支持那些能够持久投入、潜心创新的参与者,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久思考的命题。当前出现的“反思潮”,从本质上来说,是城市竞争压力传导下的一种应激反应。我们需要对这种反应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会演变成两种不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对标焦虑症候群”,其典型表现就是个别城市提出诸如“三年打造五个Deepseek”这样过于激进的目标,完全忽视了AI产业需要基础研究沉淀的规律。第二种倾向是“政策尾随惯性”,例如多个城市在春节后仓促出台机器人产业规划,在技术路线上都采用了“人形机器人 + 工业视觉”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我们认为,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是带有“地缘基因”的。就拿深圳来说,深圳大力发展“20 + 8”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低空产业的发展是深深扎根于深圳以及大湾区整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是基于多年来制造业生态的培育和迭代发展起来的。另外,“时空阈值”也非常重要。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深耕了二十多年,持续不断地投入,才最终确立了其在产业中的地位。深圳的比亚迪在2019年也曾经历过至暗时刻,当时“差一点就活不下去了”,但是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最终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激发自家孩子的学习热情,但如果不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简单模仿,不但效果不一定好,还很容易破坏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热情。真正的产业治理现代化,不是盲目地追风口、追流量,不是对每个风口都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在这股DeepSeek反思潮中,我们应该坚持“久久为功”,当每个城市都能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不可移植的创新“微气候”时,中国的新质生产力版图自然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生态。
文章以DeepSeek为切入点,探讨其引发的城市产业发展相关话题。首先分析营商环境并非企业诞生发展的关键,然后阐述知识经济产业政策中头部城市的差异化。接着强调AI产业布局中人才等隐形要素的重要性,指出企业成功内因更关键。同时警惕当前“反思潮”可能出现的两种倾向,最后提出城市产业发展有地缘基因和时空阈值,真正的产业治理现代化应培育自身创新生态。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