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引领铜产业变革:聚焦国内资源与冶炼产能

工信部等11部门于2月11日联合印发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这个方案涉及多个方面,是引领铜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中介绍了中国铜企目前的产业格局,如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企业的情况。还提到在政策推动下,国内资源集中地相关项目建设有望提速,以及紫金矿业和西部矿业等企业将从中受益。同时也阐述了国内铜产量较大的公司情况,并且对比了它们的资源布局。此外,还讲述了加大国内资源开发的同时对资源综合利用等的要求。最后论述了非“一体化”冶炼产能扩张受限的现状、原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等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从成都发回报道,2月11日,工信部等11部门共同印发了《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

这一实施方案涵盖了上游资源开发、产能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以及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等诸多方面,无疑是一份能够引领铜产业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

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显著提升。铜原料的保障能力要持续增强,努力使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 - 10%……培育一批优质的铜产业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实际上,在中国,铜企业已经形成了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和五矿资源为首,江西铜业、西部矿业等企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近年来,中国的铜企业不仅是全球铜资源的主要新增来源,像紫金矿业、洛阳钼业这样的企业更是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十大铜矿商的行列。

在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以西藏为代表的国内铜资源集中地区的相关项目建设有望加快速度。

西部证券对此分析指出,紫金矿业和西部矿业这两家国资企业,一方面有着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另一方面还拥有丰富的高海拔矿山采选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望持续从这种政策推动中获益。

国内资源开发或将加速

当前,国内铜产量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和五矿资源。2024年,它们的铜产量分别为107万吨、65万吨和40万吨。

其中,洛阳钼业依靠刚果(金)的TFM、KFM这两个世界级项目产能的释放,在2024年上半年成为全球主要铜企业中产量增量和增速的双料冠军,并且跻身全球前十。五矿资源的资源布局和洛阳钼业类似,其铜矿主要集中在刚果(金)、秘鲁和博茨瓦纳等国家。

相较而言,紫金矿业的铜矿资源分布更为均衡,国内和国外的铜资源都有布局。

在国外布局方面,有同在刚果(金)的卡莫阿铜矿、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塞尔维亚紫金铜业等多个重点项目;在国内也布局了西藏巨龙铜矿、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福建紫金山等重要资源。

就在实施方案发布前不久,紫金矿业刚刚宣布以137.29亿元收购藏格矿业24.82%的股权,这样就间接增加了对巨龙铜矿的权益,从而实现了绝对控股。

紫金矿业曾经提到:“西藏是紫金矿业在国内资源布局的核心区域,除了巨龙铜矿之外,公司还是玉龙铜矿的第二大股东,并且主导建设运营朱诺铜矿、雄村铜矿……”

工商信息显示,紫金矿业间接持有玉龙铜业22%的股权,西藏矿业持有后者58%的股权,剩下的20%股权由西藏昌都当地国资持有。

此次的实施方案着重强调对国内资源的开发,“推进西藏、新疆、云南、黑龙江等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的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不断提升铜矿开发利用和安全生产的水平……加快铜矿开发项目、环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等审批进程,推动在产项目扩能和新项目建设的速度。”

目前,西藏的巨龙铜矿和玉龙铜矿这两个项目都处于扩产过程中,这也是未来几年国内铜资源释放确定性最强的重要增量来源。

至于远在阿里的多龙铜矿,作为“三条龙”之一,它后续在开发上能否取得突破同样值得期待。

此外,在明确加大既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实施方案还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建立废铜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利用现有的铜冶炼系统处理含铜再生资源。”“鼓励铜矿企业贫富兼采,加强对铜尾矿和冶炼渣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也在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铜精矿等原料的外采率较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韧性。”

非“一体化”冶炼产能扩张受限

加大国内铜资源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铜企业原料自给率不足以及矿端和冶炼端不匹配的缺陷。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精炼铜产量约为13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5%左右,但是80%以上的原料依赖外部进口。

葛红林指出:“近年来,相对于铜资源端,铜冶炼端的话语权由强变弱。铜矿加工费出现不断下降的大幅度波动,冶炼企业的利润很多时候来自于硫酸、金银等副产品收益,盈利能力有限且不可持续。”

对比相关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也能发现,紫金矿业等矿冶“一体化”企业和冶炼业务占比较高的铜企业,盈利情况存在巨大差异。

前者铜产品的毛利率普遍超过50%,后者只有个位数,例如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和云南铜业都存在类似问题。这几家铜企业在过去十年间,铜产品毛利率始终在5%左右波动,个别年份甚至低于2%。

在这种行业现状下,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推动铜冶炼发展从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严格落实产业、环保、能效、安全等相关政策要求,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要按照《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标杆水平实施,鼓励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按照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高标准建设,推动能效水平尽可能提升。

对于新建矿铜冶炼项目,实施方案还进一步明确,原则上需要配套相应比例的权益铜精矿产能。这意味着,未来缺乏原料配套的冶炼产能建设将受到明显限制,这有利于缓解过去原料供给增长赶不上冶炼能力增长的问题。

江铜集团总经理周少兵指出:“2025年,国内铜冶炼项目将进入新一轮投产高峰期。预计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建成后,我国精炼铜产量将完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受到上游原料端的挤压,铜冶炼企业的生存空间明显受限,避免冶炼端盲目扩张势在必行。”

在他看来,铜冶炼端也应该借鉴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在铜冶炼产能出现绝对性过剩之前进行有效调控。

文章围绕工信部等11部门印发的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展开,先介绍了方案的概况和目标。接着阐述中国铜企的产业格局,以及在政策推动下国内资源开发有望加速,部分企业将受益。还对比了国内主要铜企的产量和资源布局情况。然后论述加大国内资源开发时的相关要求。最后指出非“一体化”冶炼产能扩张受限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164.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