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正月里一场精彩的白族吹吹腔表演,舞台上学生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这背后是“非遗进校园”举措的功劳。文章还介绍了吹吹腔的传统特色,过去传承艰难的原因,包罗村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情况,云龙县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以及“非遗进校园”的具体做法和对吹吹腔传承的积极意义。
正月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被一片欢腾的节日氛围所笼罩,一场独具特色的白族吹吹腔表演拉开了帷幕,精彩非凡。舞台之上,几名学生的表演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他们的演出给观众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场如同文化大餐般的盛宴背后,“非遗进校园”这个举措可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白族吹吹腔,那可是云龙县极具传统意义的戏曲形式。它从民间起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包罗村委会副主任张金凤提到,在早些年的时候,吹吹腔表演的舞台上,主力军往往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身影那是少之又少。仔细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呢,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他们渴望去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所以村子里留下来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儿童。另一方面,过去村民们整天都在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非遗传承就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这是吹吹腔参演人员的合影,由张金凤拍摄。
近年来,包罗村的“两委”秉持着“强支部、聚民心、重基础、优产业、兴文化、美环境”这样的工作思路,带领着村民们不断地奋勇向前。到了2024年的时候,全村的烤烟产值达到了1104.15万元。除了传统的种植产业之外,村子里的工业辣椒种植,还有生猪、肉牛、黑山羊的养殖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云龙县烟草专卖局挂钩帮扶包罗村,在2024年,该局投入了20余万元用于村内的道路硬化工程。这一举措就像是打通了村子发展的脉络一样,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让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顺畅无阻。
随着产业逐渐兴旺起来,道路也变得通畅了,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在慢慢改善,这个时候,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包罗村积极地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将白族吹吹腔等珍贵的非遗项目巧妙地融入到校园的教育体系当中。每一年,学校都会邀请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这些传承人会手把手地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传统戏曲。
在2025年正月的吹吹腔表演当中,年轻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传统艺术的敬重与热爱之情。他们用心地去揣摩每一个角色,虽然他们的技艺和老艺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却给古老的曲调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为白族非遗传承不断地注入着青春的活力。(张祺)
本文总结了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的发展历程,从白族吹吹腔表演切入,阐述了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村庄的产业发展状况、帮扶措施,重点强调了“非遗进校园”对吹吹腔传承的积极意义,展现了包罗村在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