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他们为“中国天眼”默默坚守,“中国天眼”背后:深山大窝凼里的科技卫士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中国天眼”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们坚守岗位的故事。以王兴义和赵永佳为例,展现他们日常工作的内容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新春走基层】在深山大窝凼里,有一群人默默地守护着“中国天眼”。

2025年2月3日,正月初六,正值立春节气。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克度镇还满是浓浓的年味。然而,在距离小镇十公里之外的大窝凼,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是“中国天眼”的所在地,科技工作者们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的第一线。

上午8点,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发展中心数据中心组工作的王兴义对记者说道:“在这个岗位上,我基本上每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

王兴义是个“90后”的贵州小伙,他已经在“中国天眼”工作了8年。2017年,他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FAST团队。“当时对‘天眼’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就想着能够回家工作,参与家乡的建设,见证家乡的发展。”他这样回忆道。

那时的他对“中国天眼”所在的平塘县克度镇一无所知。第一次从贵阳坐班车到镇上时,他在车上足足睡了3个多小时。“感觉那个地方特别偏僻,当时心里还在想,怎么选了这么个苦地方呢。”说到这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

现在,王兴义已然是数据中心的青年骨干运维工程师了,他主要负责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还有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管理工作。“中国天眼”向外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和所需的存储量极其庞大。由于传输带宽的限制,数据无法实现异地传输,所以天文学家们大多选择在FAST数据中心集群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天眼’运行一天平均会产生约40TB的数据,高峰期能达到100多TB。打个比方,市面上常见的200GB的光盘,一天的数据量大概能抵得上两百张光盘呢。把这些数据整理归档,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兴义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在电脑前处理着相关数据。

每天,这些来自外太空的神秘数据就如同流沙一般,渐渐填满了王兴义的工作与生活。时针指向上午10点的时候,王兴义习惯性地从电脑椅上弹了起来,说:“走,我得去一趟机房,看看数据中心有没有问题,这是我每天的日常任务。”说完,他就带着记者一路小跑来到楼下的机房。在这个密闭的房间里,数百台超级计算机的指示灯不停地闪烁着,正在全力运算,电脑后方的风扇嗡嗡作响。

“机房的恒定环境是最重要的,像温度或者湿度,如果哪里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就得赶紧排除故障,保证‘天眼’传回来的数据能够顺利储存。”王兴义在机房里来回巡逻了两遍,确认每一台机器都正常运行后,才放心地关好门,前往下一个数据机房巡检。

“我们团队有7个人,FAST里有近500台如同大脑一样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由我们团队具体负责。尽管机器越来越智能,但巡检员仍然是最后一道‘保险丝’。”只要是上班的时候,王兴义都会雷打不动地分3次巡检完所有机房,这样的巡检日子,他已经走过了1600多天。

在这偏僻的大山里守着一堆外太空数据,平时很少能和外人交流,王兴义有时候会约上同为“90后”的同事赵永佳一起在职工活动室里打打台球,这也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业余爱好。赵永佳是“中国天眼”结构组的一名结构工程师,主要负责日常维护以及总控室控制岗位的值班,监测各个系统的数据和运行状态。

走进FAST综合区总控室,眼前的各种大屏不断更新着各种数据,让人应接不暇。赵永佳的工位就在左侧的电脑屏后面。他的工作看似单调,却非常重要。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而赵永佳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一重大的科学设施在观测时间内能够稳定运行,任何微小的异常都可能对观察数据产生影响。

“这里常驻大概有80人,从硬件、软件到一些科学处理、电气方面都有相关的专业人员。我们实行24小时观测三班倒,春节和平时一样,都是按照正常的值班来进行。”即将上完夜班的赵永佳说道。

平时,赵永佳的工作并不复杂,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要紧急应对数千个数据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他在岗位上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状态。“我的工作通常从清晨的交接班开始,上一个同事会向我交接工作中是否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和特殊观测注意事项。”这就是赵永佳的工作惯例。此时,他依然端正地坐在电脑屏幕前,仔细观察并监控反射面、馈源舱等关键部位的状态。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警报声会立刻响起。”赵永佳说。异常情况通常是在设备的某些部件出现超负荷时触发。例如,有时索驱动系统上的某根钢索拉力会突然升高,超过设定极限索力从而导致观测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远程操作无法解决问题,他就必须前往现场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赵永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控制室,但他对FAST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从最初的调试到如今的稳定运行,他见证了FAST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项目发展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大射电望远镜。“这里的工作很单一,但我觉得它特别有意义。”赵永佳说,他仍然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我正在食堂吃饭,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FAST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的新成果,那一刻真的让我感到无比骄傲。”赵永佳笑着说。对于他们团队来说,守护好“中国天眼”是他们忠实的使命和职责,他们会像爱护生命一样去守护“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的工作人员王兴义和赵永佳的工作内容和感受。王兴义负责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工作虽辛苦但充满意义;赵永佳在总控室工作,工作单调却至关重要。他们坚守岗位,以守护“中国天眼”为使命,体现了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446.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