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于1月完成的2025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工作相关情况,包括参与监测的人员、监测的范围、监测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还提及与2024年监测结果的对比情况以及新的发现,最后阐述了广东林业局对于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规划。
人民网广州2月11日消息(朴馨语),据广东省林业局通报,广东在1月就启动并顺利完成了2025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工作。当时,共有47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他们针对全省53个监测单元以及104个观测分区展开监测工作,所涉及的监测面积达到了18441公顷。经过细致的监测,发现越冬水鸟的种类超过88种,数量大约为12.9万只。
这里展示的是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越冬水鸟监测工作的画面,图片由广东省林业局提供。
广东地理位置特殊,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光、热以及水资源都极为丰富。而且广东位于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是候鸟们重要的停歇之处和越冬的理想之地。在这片土地上,目前已经记录有野生鸟类584种,其中迁徙鸟类就多达412种。
比如图中的白胸苦恶鸟,这是众多鸟类中的一种,照片由王姣拍摄。
据悉,此次广东省的监测工作是由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在1月6日 - 14日期间前往广东沿海地区和内陆湿地进行监测。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这次监测到的越冬水鸟超过88种,数量约为12.9万只。与2024年的监测结果相比,有50多种水鸟的数量出现了增长,水鸟的总数量增长了将近1.5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均达到了2024年数量的3倍以上。此外,在湛江还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燕鸻,这是该物种在广东省的首次观测记录。
这是黑脸琵鹭的照片,同样由王姣拍摄。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广东将坚定不移地把迁徙候鸟与珍稀濒危野生鸟类保护放在生态保护工作的首位。同时,广东将加强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协作,组织各方力量强化对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监测、管护以及巡护工作。通过这些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候鸟及其集中分布区、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迁徙通道所产生的干预和威胁,从而对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候鸟以及鸟类遗传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达成南粤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本文总结了广东2025年越冬水鸟监测工作的情况,包括监测工作的组织、参与人员、监测范围、成果等内容,如监测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以及与2024年对比后的增长情况,新发现的物种等。还介绍了广东未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规划,体现出广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