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炒作营销账号封禁,平台捍卫公序良俗 平台封禁炒作账号,净化网络空间

相关平台对恶意炒作营销的自媒体账号予以无限期封禁的情况。阐述了这些账号利用知名艺人去世等进行炒作,违背公序良俗博流量的行为及其危害,也提到了平台封禁账号的意义,同时指出要警惕被封禁账号换马甲复活的情况,最后提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相关措施。

赵姜

近期,部分自媒体账号因为恶意炒作营销而被相关平台无限期封禁。中国广告协会指出,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存在散布谣言、推荐不实视频的行为,他们借机炒作以获取商业利益,这种毫无底线地博取流量的做法已经践踏了基本的道德伦理,给网络环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相关平台封禁这些账号,这既是维护平台规则、履行平台自身的义务,更是在捍卫社会的公序良俗,为其他平台做出了表率,同时也是对平台内自媒体账号的一种严肃警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逝者为大、为逝者讳”是传统道德伦理的底线要求。然而,此次有几个自媒体账号却利用知名艺人去世这一事件进行炒作营销。他们故意发布虚假不实的消息,无所不用其极地蹭热点、博眼球,目的就是牟取商业利益,这种行为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并且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根据去年4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的《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对于自媒体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等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必须要从严处置,网站平台要把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从而切断“毒流量”吸粉变现的利益链。

此次平台依法依规封禁部分自媒体账号,得到了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公众的支持。这体现了各方在遏制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一方面达成了共识,也反映出各方对于进一步加强自媒体规范发展、优化互联网平台综合治理有着更高的期待。有专家提出,应该警惕被封禁的账号玩金蝉脱壳、换马甲复活之类的花招。比如说,这些账号可能会暂避风头之后很快注册新账号,或者借用他人账号继续兴风作浪,甚至刚被封禁就“华丽转身”神奇复活,继续大肆地蹭热点、博眼球,做着“毒流量”吸粉变现的生意。

这种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被处理的问题自媒体、劣迹博主换马甲复活的情况并不少见。几年前,有一位带货女主播因为逃税被封杀,但是她却借用丈夫的账户继续直播。还有一名主播因为恶意调侃地震灾区而被封杀,但是风声过后又重新开启直播,还搭上了某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带货赚钱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方面,有一个最新的案例。三年多前,有一位主播刘雯因为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而被相关短视频平台永久封禁。去年,她因为多次发布不实言论被所涉企业起诉,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她在个人账号连续5日刊登道歉声明(道歉内容须经法院审核),并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万元。而近日,该主播在社交媒体以“道歉”为名继续炒作不实内容,其中部分视频涉及虚构法院判决内容(称自己被判连续30日刊登道歉声明、赔偿50万元),这些视频被相关平台下架,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为了防止无底线博流量的自媒体换马甲复活,有关各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综合治理体系,加大对问题自媒体、劣迹博主的惩戒处置力度,用严厉的处罚来切断“毒流量”吸粉变现的利益链。首先,网站平台在自媒体申请注册环节必须要严格审核把关。对于有过卖惨带货、演戏炒作、无底线博流量等问题的申请人,特别是那些在本平台被处理过的申请人,要提高审核门槛和要求,绝不能让劣迹主播轻易蒙混过关。

其次,互联网平台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在平台治理和相关专项行动中加强信息共享,将受过处罚的自媒体及主播列入“失信黑名单”,让他们在全网处处受限,防止他们在一个平台受处罚被封禁后,转身在其他平台又“满血复活”。

此外,对于某些自媒体及主播无底线博流量、恶意挑战公序良俗甚至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网络平台应该及时将线索移交监管部门或司法机关,与监管部门、司法机关一起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本文总结了平台封禁无底线博流量自媒体账号的情况,包括封禁的原因、意义等。同时强调要警惕封禁账号换马甲复活的现象,并提出了从注册审核、平台合作、移交线索等方面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措施,以维护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098.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1日 07:49
下一篇 2025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