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春晚小品《花架子》中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加重基层负担的情节引出话题,阐述了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释放的信号,强调在各项任务繁重的当下干事创业关键在基层,而形式主义仍存在且有新问题,进而讲述了如重庆永川区“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等减负举措,同时指出减负要同步“增能”,并以政务新媒体的整治为例,最后说明减负不会减责反而促进担责,以减促干能出好成绩。
在春晚小品《花架子》里,存在这样一个有趣却又引人深思的情节:镇长仅仅是提醒沿街商户玻璃脏了需要擦擦,然而这一简单的“提醒”经过层层传达,先是被变成了“一周一擦”,最后竟演变为“一天一擦”。一个原本只是善意的“建议”,就这样逐步变成了严苛的“要求”,层层加码的执行方式,在小品里把形式主义是如何严重加重基层负担这件事,表现得极为直观且深刻。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专门针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就召开了。这一会议的召开,向外释放出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那就是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要持续不断地为基层减轻负担。这一信号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重实干、要求做实功、追求实效的明确导向。中国式现代化就如同一场接力赛跑,每一棒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必须稳稳地一棒接一棒、一步接一步地进行下去。在今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都十分繁重。不管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其最关键的都在于实际去做、去干。干事创业的核心在于人,而想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重点就在基层。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是那些冗余的文书工作、繁琐的考核指标、低效的督导检查等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必然会对服务群众以及基层治理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基层干部加班加点做一些无用功,这不但对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帮助,还会严重挫伤基层干部的精气神和积极性。当前,形式主义仍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并且新的问题、新的表现还在不断出现。面对这样的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多头报”“重复报”一直是基层工作者普遍面临的困扰。重庆永川区积极启动“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这一改革有力地推动了表格的“瘦身”以及数据的共享。就拿中山路街道来说,以前月均要处理的报表数量多达110多张,现在减少到了15张;之前需要承担报表工作的干部人数约为80人,现在锐减到了8人。整治违规借调,规范过度留痕,减轻基层干部的“初稿压力”等这些减负举措,其实质就是把那些既占用时间又毫无意义或者不该由基层承担的事项减掉。只有准确地找准了痛点、难点、堵点,才能够避免减负工作成为走过场或者反而给基层增加新的负担。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其根源往往在上级或者制度层面,所以要多从源头和上级查找问题,多在制度机制上花功夫,这样才能够把减负工作长期坚持下去,避免出现雨过地皮湿的情况。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基层减负的目的是提升工作的实际效果,所以必须同步进行“增能”工作。前些年,政务新媒体发展呈现出一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态势,这不仅增加了干部“指尖上的负担”,而且老百姓也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地方一方面停止那些没有实际效用的账号,另一方面做优做强主账号,强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近几年,不少地方涌现出很多老百姓认可的政务平台,例如在浙江,“办事就上‘浙里办’”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下意识的反应;在云南,“游云南”让数亿人次的游客享受到“一机在手,全程无忧”的便捷服务。事实充分证明,为基层减负并不会减轻基层干部的责任,反而会促使干部更好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所以,在评价减负成效的时候,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去看效果,既要查看那些无谓的负担是不是真的减轻了,更要查看工作实绩是不是得到了提升。有村干部提到,现在会议减少了,自己往田间地头跑的次数增多了,忙得既充实又踏实,这就是减负带来的效果。减负减掉的是那些无谓的负担,去除的是思想上的包袱;而增加的是真抓实干的时间,增添的是敢想能干的劲头。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都要以行动为先。通过减负来促进实干,把干事的热情、潜力、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的拼劲、干劲、闯劲带动起来,这样就一定能够干出优异的成绩。
本文通过小品情节引入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讲述了中央减负信号、当前任务下基层的关键作用、形式主义现状、减负举措、减负与增能关系、政务新媒体的例子等多方面内容,最后总结出减负不会减责且能促进工作,以减促干能取得好成绩。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