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津十八街麻花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原料选择以及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走向世界的情况。
天津有一美食堪称一绝,那就是十八街麻花,它可是“天津三绝”之一呢。早在1996年,它就被中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1997年,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又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到了2014年,更是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起十八街麻花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刘老八。他为了改进麻花的口感,反复琢磨,从面、水、碱的配比,到和面的力道,甚至连节气的变化都不放过。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率先解决了麻花茛、硬的问题,在津门迅速扬名。有一天,刘老八正在做点心,看到面前的什锦点心馅儿,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把这馅料加到麻花里呢?于是,他又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做出了夹馅麻花。这种麻花条酥而不懈,馅溢而不散,均匀饱满、紧致有序、造型周正、金黄通透,口感酥脆香甜、耐人寻味。1956年,十八街麻花店公私合营,改字号为“桂发祥”,寓意桂子飘香、发愤图强、吉祥如意。1983年,天津市桂发祥麻花公司正式成立,并且先后注册了“十八街”、“桂发祥”商标。同年,著名书法家赵半知先生还题写了“桂发祥”匾额。十八街麻花的原料可是十分讲究的,它的十几种原料均选自全国最佳产地,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检测和监控,确保每一种原料都是无添加、纯天然的。其中,桂花就是一种重要的原料。有了上佳的原料,制作过程更是精工细作。要经过和面、搓制、油炸、控油、调制等20多道关键工序。制作时,掐捏力度需三分紧、七分松,搓制的角度、速度、力道需配合紧密,一搓、一推、一提、一拢、一顺,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呈现出造型周正、拧花分明的形态。2012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开张了,这可是全国首座以麻花为主题的文化馆,面积近4200平方米。在文化馆里,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可以了解麻花的演变过程、原料甄选和制作工艺、企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城市的渊源等内容,还可以参观生产车间,品尝特色产品。除了麻花这一“主业”,桂发祥还有很多其他的美食。像“小八件”、月饼、喜饼、鲜花饼等一百多个品种的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桂发祥创新推出了高纤、益糖两大系列麻花,还有番茄、海苔、麻辣小龙虾等味道的休闲小麻花,以及速食版茶汤、嘎巴菜等产品。桂发祥本着“立足天津、覆盖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建立了健全的营销网络。它还与多家航空公司及天津铁路营运部门合作。目前,公司在京津设有将近60家直营店以及1家食品主题综合商场,在北京、上海设立销售子公司,销售网点覆盖全国,产品远销海外。
本文全面阐述了十八街麻花的历史、工艺、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展现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作为传统美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过程。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