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摆拍视频混入新闻界 摆拍视频成新闻:媒体应坚守事实底线

当前存在摆拍视频被当作新闻的现象。以博主拍摄“大学生回村”系列短视频被电视台官方微博未经核实搬运成新闻以及大学生讲述硬座经历的视频被媒体误当作新闻报道为例,深入分析了摆拍视频成为新闻的传播链条和原因,同时指出媒体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应守好“把关人”角色,进行必要的事实核查,在当前传播环境下,摆拍视频成新闻背后有多种原因,媒体承担事实核查责任至关重要。

近期,“段子成新闻”这一现象再次吸引了舆论与新闻业界的目光。

有一位博主制作了“大学生回村”系列短视频,内容是调侃被父母逼着相亲。一家拥有300多万粉丝的电视台官方微博,未进行采访核实就直接搬运了该博主拍摄的视频。于是,原本只是调侃的段子就变成了“新闻”,其中“女生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这一内容还冲上了热搜。

之后,博主把该视频标注为“虚拟演绎,仅供娱乐”,许多家媒体也随之跟进,话题#女生醒来相亲对象站床边系摆拍# 又一次冲上热搜。

警惕!摆拍视频混入新闻界 摆拍视频成新闻:媒体应坚守事实底线

事实上,将自媒体摆拍或者创意短视频直接当作“新闻”,随意搬用后制造热点甚至送上热搜的情况,早就受到了关注。

不久之前,有一个大学生在网上连续发布了7条视频,讲述自己花700元买101小时硬座从佳木斯到喀什的经历。在视频里,男生表示放假回家时妈妈给了3000元买机票,但他花700元买硬座回家,净赚2300元。

尽管在这7条系列视频里,该大学生已经标注了提醒字幕“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但仍然有20多家媒体账号未进行核实就予以转载,当作新闻报道,使得“男大学生坐101小时硬座回家”登上热搜,对部分网民造成了误导。

那摆拍视频为什么会成为新闻呢?

分析其传播的链条和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些自媒体创作者以脚本写作为基础,自己或者找人来进行演绎,拍摄出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现象的搞笑或者创意视频。大部分视频会直接标明是虚构作品,但也有少数会打擦边球,不在视频上直接标注。

极少数的媒体发现这类有趣好玩的视频后,不打招呼就直接下载,重新制作标题,做一些技术处理,然后就以“社会新闻”视频的方式直接发布。

如果没有媒体转载,段子永远只是段子,网民也只会当作娱乐内容。一旦有媒体账号转载,段子就变成了“新闻”。一家媒体发布后,同行媒体就会跟进转发。“新闻”的属性让摆拍视频有了新闻性、社会性、公共性,再加上其题材往往触动某种社会情绪甚至普遍的社会利益,所以就很容易快速成为热点,并且对公众造成误导。

警惕!摆拍视频混入新闻界 摆拍视频成新闻:媒体应坚守事实底线

要防止摆拍视频成为新闻,说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媒体报道和媒体账号发布作品时始终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任何要传播的作品和发布的内容都进行必要的事实核查。

不直接搬用网络爆料内容,不转载未经核实的自媒体上传作品,不经三个以上独立信源的核查不对报道的事实进行基本认定……这些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恪守的事实规范和报道伦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化社会语境中也必须继续坚守,只有这样,摆拍视频成新闻的现象才不会发生。

警惕!摆拍视频混入新闻界 摆拍视频成新闻:媒体应坚守事实底线

在如今的传播环境下,网络爆料成为爆炸新闻已经是常态,摆拍视频被当作热点新闻也并不罕见,媒体把关责任的落实面临着更大的诱惑、风险和不确定性。

仔细探究起来,有多层次的原因:

网络平台上有大量的自媒体,出于吸引关注、涨粉丝或者获取流量的考虑,会演绎摆拍各种视频。

互联网平台虽然设有明确的管理规则,但是在海量内容的生产与投放过程中,平台方难以逐一核实,还需要借助媒体和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事实核查,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由此可见,在摆拍视频成为新闻的背后,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必须承担起事实核查的责任。

文章围绕摆拍视频被当作新闻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先举例说明这一现象的存在,包括“大学生回村”系列视频和大学生硬座经历视频被误当作新闻的事例。接着分析摆拍视频成为新闻的传播链条和原因,指出媒体的不当操作是关键因素。最后强调媒体要守好“把关人”角色,进行事实核查,在当前环境下媒体承担事实核查责任意义重大,因为这一现象背后有自媒体逐利、平台难以逐一核实等多方面原因。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682.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