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探讨DeepSeek在春节期间因其“低成本、开源、中国”的特性在国内外引发热议,这一现象对欧美AI行业和投资圈原有的市场格局稳定认知造成冲击,还将深入分析其对大模型发展的两条曲线(Scaling曲线和降本曲线)的影响,以及欧美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展望其对创新和商业化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春节期间,DeepSeek凭借着“低成本、开源、中国”这三重特殊属性,在国际和国内两大范围之内,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在欧美AI行业以及投资圈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AI大模型的市场格局已经趋于稳定,而DeepSeek的出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进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并且在市场上也引发了波动。
大模型在发展进程中通常遵循着两条曲线规律。其中一条是Scaling曲线,这一曲线意味着模型的规模处于不断扩张的态势。另外一条则是降本曲线。欧美那些大模型厂商往往预算十分充足,所以在开发新模型的时候,对于成本方面的考量并不是非常严格,这就给模型发布之后的成本降低留下了极为巨大的操作空间。回顾之前,ChatGPT、GPT - 4的成本下降进程主要是由欧美厂商来主导的,然而在当下这一轮的成本下降趋势中,主导者变成了中国厂商,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国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望持续引领降本曲线的发展走向。
DeepSeek的发布并没有改变Scaling曲线的发展走向,在这个行业里,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算力并且不断地进行试错操作。不过,DeepSeek对AI大模型环节的市场格局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商业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海外,之前人们普遍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欧美在大模型市场格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未来能够构建起非常强大的壁垒,同时也能够发展出极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大家普遍认为,在AI领域很难在模型这个层面构建起具备强大壁垒以及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而DeepSeek的出现清晰地表明,国内大模型在技术上的追赶以及成本的降低,或许会对全球格局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大模型环节的市场格局还远远没有确定下来。国内是否能够像在其他制造业环节那样,复制降本增效的速度,让成本快速下降并且向全球输出,这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情况。对于欧美而言,大模型厂商可能会采用两个应对措施:第一个措施是加速创新,第二个措施是加速商业化。就像春节期间,OpenAI o3的发布就属于加速创新的范畴,而deep research以及后续更多产品的发布则属于加速商业化的范畴。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下一代大模型很有可能会加速推出,如果这些模型的效果能够实现跨越式的领先,那么或许会再次重现2024年上半年海外AI产业链的那种热潮。而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大模型公司也许会加速推出Agent(AI智能体),以此来证明其在下游终端能够获得投资回报,这对于AI应用而言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当前国内外的AI应用公司也普遍对DeepSeek这类模型所带来的降本效应持欢迎态度,这一轮由于AI应用所带来的AI普及速度可能会更快,其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总结了DeepSeek在春节期间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是其特殊属性。它打破了欧美对AI大模型市场格局稳定的看法,在大模型发展的两条曲线中影响了降本曲线,改变了主导者。同时影响了AI大模型的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使欧美厂商可能采取加速创新和商业化的应对措施,这也可能对未来大模型的创新、商业化以及AI应用普及速度和市场空间产生诸多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