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内容,包括其即将施行的情况,在学籍建立、变动管理、特殊学生学籍处理以及学籍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等。
各地的中小学即将在2025年迎来春季新学期。就在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修订版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一办法明确指出,只要是在依法依规设立的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必须建立学籍。而且,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诸如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要严肃且及时地进行处理。该《办法》从印发当日起就开始施行。
修订版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涵盖了学籍建立与更新、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等五个章节的内容。这个《办法》十分注重教育公平,对跨省转学、省内转学等学籍变动的条件做了更为细致的规范。它明确规定,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各自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学生学籍转接的核办工作。同时还要求进一步简化跨省转学所需的材料,从而实现跨省转学的“一网通办”。
严肃及时处理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
对于空挂学籍、人籍分离、重复学籍等问题,《办法》也给出了应对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
学校至少每个学期要核准一次学生的学籍,以此来确保人籍一致,学籍变动手续完整,并且学生的基础学籍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
-
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要严肃且及时地进行处理。
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学籍变动权限
修订版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还对特殊教育学生、高中阶段职普融通项目学生等类型的学籍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
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的学籍变动权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他们降级就读。
-
对于高中阶段学校举办普职融通类项目的,要依据本省普职融通教育的相关规定来开展学籍管理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苏君阳教授表示,在之前由于缺乏制度方面的规定,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之间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学籍壁垒。而实行普职融通,其主要的内容和举措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学籍互通、学分互认以及课程互通。符合规定的学生能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自由转换学籍,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这个《办法》从学籍管理的角度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
突出学籍信息管理安全
围绕学籍信息管理安全方面,《办法》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建立学籍安全管理的预警机制。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数据使用规则,严格防范学籍数据泄露。如果造成了信息泄露与违规使用的情况,将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对相关涉事人员进行处理。
本文总结了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施行时间、学籍建立与变动管理、特殊学生学籍处理、学籍信息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规定,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的规范、公平、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