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炉烧饼:泰州市姜堰区的独特美食名片,泰州姜堰:大炉烧饼,两百年传承的舌尖美味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传统美食大炉烧饼,介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创新。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有一种传统美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便是大炉烧饼。它凭借独特的手工技艺和浓郁的麦香,成为当地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2025年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聚焦于此,这一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美食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大炉烧饼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泰州市姜堰区,有一家郭二大炉烧饼店,每天清晨,店门口总是排起长龙。这家店是当地唯一还在沿用传统火烤技法制作大炉烧饼的地方。店主郭金才,作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堰大炉烧饼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已经与烧饼相伴了40多年。大炉烧饼的制作过程宛如一场精心打造的艺术盛宴。每天凌晨2点多,郭二大炉烧饼店就开始忙碌起来。烤制烧饼的大炉是一口砌在墙上的沙缸,直径约1.3米,其表面的纹路能增加摩擦力,让烧饼稳稳地贴在上面。郭金才要把炉膛壁烧到接近200℃,然后用麦草杆压低明火,保留整团无烟的红火团,此时方可贴饼。贴饼是最考验技艺的环节,现在由郭金才的徒弟负责。他单手托着两张饼,迅速探身进入炉内,将饼按压在炉内,平均8分钟就要入炉70次,贴满140个烧饼。探身入炉时,他全身的平衡全靠另一只手的两根手指维持。店里每天要制作15炉烧饼,一天下来,贴饼师傅入炉次数多达1000多次。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贴饼,他的双臂布满了火斑。郭金才介绍说,炉壁有弧度,温度不均匀,炉顶温度最高,两侧偏低,要把饼从两侧到顶部贴牢且排列整齐,手上的力道必须精准把握。“力气太大或太小都不行,反应要快,身手要灵活,眼睛、双手和大脑要协同运作,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对大炉烧饼制作技艺的自豪与热爱。大炉烧饼的制作技艺不仅考验师傅们的手艺,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大炉烧饼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这种传统技艺历经两百多年传承发展,如今已成为泰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泰州的大炉烧饼也在现代社会不断创新融合。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口味发生变化,传统大炉烧饼也在适应市场。郭二大炉烧饼店在传统烧饼基础上推出椒盐、萝卜、野菜等多种口味的烧饼,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贴近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制作技艺也在创新融合中提升。郭金才表示:“我们家发面和别家不一样,是热水烫面,老酵发面。烫的时候用手推着面,面推着水,等面烫得半熟了,再把它放凉,最后进行自然发酵。”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口感更丰富,烤出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松软。泰州大炉烧饼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2014年,“姜堰大炉烧饼制作技艺”被列为泰州市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郭金才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仅坚守传统技艺,还积极收徒传艺,培养新一代烧饼师傅。在新时代,泰州大炉烧饼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旅游业发展让更多游客品尝到它并带向全国乃至世界,但市场竞争也带来品牌化、规模化挑战。在政府推动下,大炉烧饼产业快速发展,烧饼店走向全国开设分店,企业涉足生产加工领域,电商平台也让其走向线上市场。同时,烧饼店自身也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通过举办活动提升知名度,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利用新媒体吸引年轻消费者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泰州姜堰大炉烧饼的制作工艺、传承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等多方面内容,展示了这一传统美食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750.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2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