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河北2024年新增超8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2.4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情况。指出科技人才不足制约创新型企业发展,2022年河北建立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征集“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并提供一对一服务。文中列举多个实例,如河北荣泰模具在科技特派团帮助下解决铸造工艺问题;中科院团队助力河北兰升突破烯草酮生产难题;河北科大团队助力北新嘉宝莉组建研究院;天津大学团队与唐山国芯晶源合作实现技术落地。最后统计2024年306个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攻克216项关键技术难题,促使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氛围浓厚。
企业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在2024年这一关键的发展时期,我省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800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数也达到了2.49万家,这无疑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
然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科技人才的短缺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面对这样的局面,河北省在2022年展现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决策能力,创新地建立了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积极组织征集那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并且为这些企业量身打造“一对一”的专业科技服务。
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实例。在2022年的时候,河北荣泰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雄心勃勃地准备上马一条全自动智能铸造生产线。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有一项关键的铸造工艺问题就像一块巨石横亘在项目推进的道路上,使得整个项目陷入了停滞的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省科技厅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多方联络,最终锁定了在国内机械制造业享有盛誉的“大咖”——西安交通大学的毛世民教授。经过数次对接之后,毛世民教授的团队与荣泰模具成功牵手合作。他们齐心协力,共同研发出了无冒口铸造加工工艺。这一工艺的成果是显著的,铸件冒口质量从原来的18kg大幅降到了6kg,原料的利用率也从65%提升到了90%以上,这一突破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河北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科技特派团已经成为了众多“小巨人”企业在创新之路上最坚实、最强大的外援。就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勇研究员的团队,他们敏锐地瞄准了烯草酮除草剂合成线路过长这一“痛点”,为河北兰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成功突破了连续化生产的技术难题。这一突破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立竿见影的,产品的利润率提高了7%,综合能耗降低了20%,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再看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唐二军教授的团队,他们积极助力北新嘉宝莉涂料(河北)有限公司。这个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多家上下游的龙头企业整合在一起,成功组建了河北省水性涂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这个研究院强大的研发实力,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内墙涂料得以成功研发并投入市场,每年为企业创造的收入高达上千万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天津大学崔魏巍博士的团队,他们所拥有的Q - MEMS光刻技术在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落地生根。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出了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晶振器件,这一成果实现了5G通信模块用高频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完全自主国产化,在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306个科技特派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总共助力企业攻克了216项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成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众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热情,使得整个地区的创新氛围变得日益浓厚起来。(记者王璐丹)
本文总结了河北企业在创新发展进程中的情况,强调科技人才不足的制约,阐述科技特派团制度的建立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科技特派团在破卡点、搭平台、促转化等方面对企业的助力,最后以2024年的数据表明其对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营造创新氛围的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