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相关情况,包括它对残障人士康复的帮助,创业团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创意到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以及在各方支持下走向市场并拓展海外业务等内容。
如今,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为大家提供着各式各样的服务。总台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就走进了杭州的一家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所生产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助力残障人士重新站立,借助康复训练达成自主行走的目的。在该公司的康复大厅里,我们看到了正在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训练的小雨。小雨患有先天运动机能障碍,她在奶奶的陪伴下,每周四次前来训练,已经坚持了四年,风雨无阻。程天科技联合创始人张继宇表示:“越早介入治疗康复越好,这对她整个肌肉记忆的形成,成长发育过程中步态的规范性,通过这种康复训练的方式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种外骨骼机器人是通过传感器读取,带动机械骨骼运动,从而使残障人士能够行走。而且人工智能算法还会依据每一位用户的特点,定制专属的康复方案。秦梦雪曾经在医院做了四年康复师,她对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感受颇深。她说:“很多重的患者,我们只能躺在床上用力地把他的大腿给他扛起来,全靠人工。康复师就是俗称‘扛大腿’,手臂肌肉很多的。我们要运用科技的方法去帮助患者,这样会好一点。”张继宇带领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仅27岁,他和两位创业伙伴都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他们相识于学校组织的创青春大赛,当年参赛项目就是外骨骼机器人。张继宇说:“像这个就是最早的那一版,用我们话讲叫手搓版本,我们当时在学校里面的地下室,没日没夜地干,干出来这么个版本。现在看很简陋,但当时我们把它穿在人身上,第一次去走起来还是挺激动的,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这个简陋的机器人是用旧书包改造成背带,拖鞋改成脚踏板制作而成的,却点燃了几个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最初,他们想做人体增强、超级士兵之类很炫酷的事,比如帮大家跳起来灌篮,但实际上最先应用的是帮助失能和弱能人群。明确目标后,他们下功夫提升产品性能,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打磨,做出了第一件像模像样的产品。然而在请患者试穿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的患者身高不匹配,有人感觉接触点会硌,还有人因为体重大机器带不动等,一天就收到了五十多条问题反馈。当大家无比沮丧准备离开时,一位坐轮椅的大姐拦住了他们,大姐说:“小伙子你们做这个东西太有价值了,你们得抓紧好好弄,弄完以后我们真指着这事呢。”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期许,之后每当遇到小困境就会想起患者,想起那些需要他们的人。带着这份期许,张继宇和伙伴们埋头进行产品提升,自主研发了上百个零部件,产品一次次迭代升级。从最初的图纸到最终通过临床试验,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坚持了整整八年。当产品开始进入批量生产时,这群搞研发的小伙子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选址在哪?上下游材料从哪里进货?怎么能招到熟练的工人?正在发愁的时候,街道的助企服务专班主动登门,一项一项帮助对接资源。外骨骼机器人是个新生事物,为了打开市场,张继宇和小伙伴跑遍了全国的医院。如今,他们的产品已经走进了全国500多家医院和一些患者家庭。朵朵从小学舞蹈,十七岁一次意外摔伤让她下肢瘫痪。2021年,朵朵在网上看到了外骨骼机器人的视频,半信半疑地来试穿。朵朵说:“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有12年没有站起来过,没有走过路。我已经忘记走路的感觉了,所以我刚开始第一次用到这个机器的时候,我就明白所有人每天对我说的那句话‘你要相信你一定会好起来,你要相信科技的发展,医学的发展’。”朵朵穿戴外骨骼设备跳手指舞的视频被病友发到网上,网友纷纷发来祝福和鼓励。良好的康复训练,让朵朵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她阳光般的笑容鼓励了很多残障朋友,也激励着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张继宇说:“从之前的上百万元的产品,去年就已经开始推出10万元以下的版本了,再给我们三年五年的时间,我估计价格能降到1万块钱以下,让每一个患者能享受机器人的服务。”创业十二年,一位位患者期待的目光是支撑这些年轻人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研发的设备越来越轻便,价格也在努力降低。新年伊始,在政府的支持下,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到社区。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党工委书记沈萍表示:“一定要把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到这个场景当中。让企业的一些产品能够反哺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这就是双向赋能。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张继宇自豪地介绍,在杭州亚残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向他们发出邀请,把外骨骼机器人拿到亚残运村展示,让各国运动员都来体验。秦梦雪说:“外籍运动员当时笑起来的时候肚子都在抽,他觉得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他当时还跟我们开个玩笑,他说我比你们所有人都高。”张继宇也因此下定决心要做海外业务,因为海外很多患者也需要这样的产品。2025年,开年第一单是发往海外的两台设备。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但梦想总在前方召唤着前进的脚步。张继宇说:“其实不缺想法,真的把一个想的事情做成了还是挺难的。我们有一句话叫‘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舞台去展现自己。”张继宇团队所在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汇聚了很多这样的创新力量。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人机交互等新赛道发力奔跑。每到夜幕降临,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一座座写字楼都会灯火通明,在每一扇明亮的窗背后都有一个梦想在发芽,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洋溢着信念和激情,熠熠闪光。
文章围绕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展开,讲述了其对残障人士康复的积极意义、创业团队的成长历程、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办法、产品的市场推广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等,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改善残障人士生活方面的力量以及创业团队的奋斗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251.html